【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巨变】从人民路看城市变迁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巨变】从人民路看城市变迁
2018-09-17 09:38 邯郸新闻网 编辑:韩璞

全媒体记者 马佳

白天,绿树成荫,畅捷明亮,道路两侧一幢幢鳞次栉比的建筑和一个个整洁静谧的住宅小区,透射出这座城市特有的现代感染力。

夜晚,五光十色,光彩绽放,炫动的节奏为这座城市平添一份勃勃生机。

作为城市交通主干道之一,人民路见证了40年来城市的变迁。

见证城市发展基本布局

人民路原名横轴路,与中华大街一横一纵,构成主城区基本路网框架。据市政部门介绍,人民路最初只是一条几百米长的简易路,1958年开始修建陵西大街至中华大街段,1960年向西修建至浴新大街,1975年开通至光明大街,1981至1982年修建至滏河大街。1992年,市政府投资约3000万元(包括征迁费)对人民路中段道路再次进行拓宽改造,这也是当时我市对道路一次性投资最多的工程。至此,人民路成为城市主要干道之一。

道路的延伸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解放初期,我市城市道路仅有和平大街、串城街、新华街、肉市街等一些土路街巷,和平路是当时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1956年,邯郸市、峰峰市合并为邯郸市,大批纺织、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项目相继建成,邯郸已初具工业城市的规模。1993年,邯郸地市合并,城市中心作用、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得到加强,城市面貌迅速改观。1995年至2000年期间,“两路三延”改造不仅使城市道路分布更趋合理,而且构建了城市基本路网结构和组团式城市发展布局和方向。

见证城市承载力飞速提升

很长一段时期,我市主城区只有一座丛台公园。进入新世纪,伴随着产业的聚集,城市人口的激增,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在“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步移景换,路转景移”路网建设构思指导下,300多个公园、游园、街头小景遍布大街小巷、沿河两岸和社区,市民居住体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城市面貌也日新月异。作为城市中心文化休闲设施,人民路旁的龙湖公园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人民路两侧,国贸中心、招贤大厦、鸿基大厦、美乐城、新世纪等组成一道靓丽风景,更是邯郸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力见证,“楼宇经济”也随之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

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2012年,被誉为“城台美玉”的邯郸市文化艺术中心在人民路旁拔地而起,为邯郸人民打开一道崭新的文化艺术之门。2014年,市图书馆、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先后入驻,来自全国及全世界的艺术大师为百姓奉上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

人民路两侧,串城街文化旅游步行街、滏阳河滨河休闲带等正在成为邯郸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产业的标志性节点,折射出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嬗变。

见证城乡一体化发展步履

早在1946年,新成立的邯郸市就与邯郸县合并同时制定了城市建设纲要。1993年第二次地市合并之后第二年,人民路开始大规模向两端延长,2010年,青兰高速公路邯郸东收费站试运行、邯武路竣工通车,人民路基本完成城市中心与东部和西部的互联互动。

2007年,我市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规划“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2008年,“高速时代”全面开启。以中心城市发展为龙头,引领全市城镇化进程,构建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八个卫星城协调分布,环30公里半径为范围、总面积6414平方公里的“1+8”都市空间结构,通过高效交通网络连接的城市群实现统筹发展。

2015年12月22日,邯郸环城高速东南段正式通车试运营,意味着邯郸环城高速终于画圆,邯郸市103公里绕城高速环线实现完整闭合,实现人民路、邯大公路、成峰公路、中华大街、107国道和309国道的连接互通。2016年,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对加强主城区与周边县区的经济协作,拉近时空距离、带动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路网结构不断完善过程中,作为连接东西的城市交通动脉,人民路的作用始终未曾改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