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巨变】“我们赶上好时代”——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邯郸巨变】“我们赶上好时代”——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2018-09-17 09:26 邯郸新闻网 编辑:韩璞

全媒体记者 魏荫莱

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郁郁葱葱的庄稼田野……仲夏时节,我市乡村处处生机盎然。

从“大包干”到取消农业税,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农村发生的每一次飞跃进步,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更极大激发了农村居民对梦想的追求。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说起家乡建设,村民脸上溢满幸福笑容。

产业融合 激发乡村活力

“夜幕降临,小河两岸灯火阑珊。流水行船,亭台楼榭,青砖绿瓦,廊桥拾阶,遍尝各地特色美食,令人回味……”一位游客描述的美丽乡村,是去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的峰峰矿区东和村响堂水镇。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村庄发生了质的变化。馆陶县寿东村“粮画小镇”、邯山区小堤村“古枣小堤”、峰峰矿区东和村“响堂水镇”,相继荣获“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而且产业兴了,人气旺了,乡风也文明了。

2017年,峰峰矿区按照“产业丰富+特色文化+美丽乡村”的模式,打造了集民俗游览区、餐饮休闲区、文化艺术区、商贾作坊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响堂水镇。一年间,这个景区吸引游客20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这只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一个鲜活案例。据介绍,“响堂水镇”景区打造前,东和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村民申锦安说:“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让俺村变富了,更让河水清了,环境美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同样受益的馆陶县寿东村被誉为“粮画小镇”,今年5月举办了首届世界粮画大赛,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参赛选手以“粮画”为载体同台竞技,为乡村特色产业增添色彩。

寿东村是个平原小村,这里没有山,也没有水,致富产业是种地收粮,如何发展实现振兴?以粮作画,变五谷杂粮为艺术,人物、山水、花鸟等一幅幅精美的粮艺作品,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细胞,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昔日围着锅台转的留守妇女成为粮画师,户均增收2万余元。

产业兴,百姓乐。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种植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优化,一个个农业品牌成为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又一亮点。我市先后打造了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蛋鸡之乡等14个中国特色之乡和12个河北特产之乡;培育了鸡泽辣椒、魏县鸭梨、永年大蒜等9件国家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3件,农业龙头企业五得利、华裕、晨光、企美、家丰成功入选“河北省十大农产品企业品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综合整治 做优乡村生态

农村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富裕起来的农村,更注重做优生态。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我市立足“净”,着眼“绿”,通过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和大规模村庄绿化等建设,扮靓村庄美丽底色,做优乡村生态。

走进鸡泽县东刘庄村,整洁的街道不见一片落叶,农户门前没有杂物堆积,绿色垃圾箱擦得干干净净。一大早,保洁员张方臣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街道,打扫完后,就骑着电动清洁车在村里巡检。他是北京中电环卫公司在该村雇用的专职保洁员,每天的任务是打扫村内街道、广场,清运垃圾,基本达到日产日清。村民们高兴地说:“垃圾不落地,俺村更美丽。”

永年区西洺阳村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古赵附都,易阳箭坊”的特色定位,实施街道硬化、墙面立体提升、村内村外绿化、厨厕庭院改造、排污系统铺设、村内小游园打造、古民居恢复等系列工程,立足洺河水系优势,打造洺阳湾湿地公园,使该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且能品味历史文化的山美水美新农村。

从2012年起,我市财政每年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推行农村环卫保洁公司化全覆盖。全市已有1992个村庄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完成卫生厕所改造83万户、民居改造11万户、煤改气1088个村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同时,按照“一道环村林、一条进村路、一条样板街、一批示范院、一片游园绿地”的“五个一”标准,久久为功开展村庄绿化。目前,全市建设绿色庭院示范户5.1万户,2155个村庄完成绿化示范村任务,3056个村庄绿化率达到31%以上。

文明乡风 促进村富人美

美丽乡村,美在村景,更美在心上。

在邯山区小堤村,农闲时,村文艺队长刁慧萍就会带着她的队员在文化广场为群众表演节目。

“如今老百姓的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起来。”刁慧萍说,她们村成立文艺队,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文明乡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编进节目,专门为村民表演,在寓教于乐中让村民接受新观念。

从去年开始,针对基层文化薄弱现状,我市在基层开展了“一教一、共成长”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各县扶贫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市内三区的每个社区,确定一名文化带头人、一个文化大院和一支文艺队伍作为帮教对象,力争利用1至3年时间,使基层文艺骨干艺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文艺乐趣。

在临漳县西申村,沿着整洁的街道行走,每隔几步,便是一幅色彩丰满热烈的墙体画。《诫子书》《颜氏家训》《三字经》等传统经典文化被搬上了“文化墙”,成为村民接受传统教育的课堂。

“通过绘制家训文化墙,每家每户设置家规家训展示牌,充分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好美德’,有效促进了良好村风、民风的传承和弘扬。”临漳县西申村村支书杜艮延说,自从有了文化墙,村里搓麻将、赌博等不良风气渐渐消失了。农闲时节、节日期间,村里还有组织地开展剪纸、书画比赛。村里还成立了舞龙队、排舞队,乡村文化生活更加充实精彩,文化广场经常有演出。丰富的活动让乡村热闹起来,也让人心热起来。

近年来,我市通过各种形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注入先进文化元素,实现了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全市涌现出后池村“新愚公”、南中堡村“孝德堂”、四留固村“红色电影文化”、西申村“家训文化”等一大批名扬燕赵的先进典型,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