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古城】与君共饮一江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通水记

【活力古城】与君共饮一江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通水记
2018-10-31 20:29 邯郸新闻网 编辑:韩璞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青兰渡槽(资料片)。

全媒体记者 王翔

2014年12月19日10时许,来自千里之外的滚滚长江水,沿着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流入磁县南水北调配套水厂,以此为标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4年来,我市已累计利用南水北调引江水5.2亿立方米,相当于调来36个西湖的水量,且水质优良,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以上。我市主城区和中东部12个县(区)500多万群众喝上了甘甜的长江水。

国之大策惠达邯郸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兴建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战略举措。

1952年10月,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伟大战略构想。经过50年的大量前期工作,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的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河系相互联通,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使我市受益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西侧北行,终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中线输水干渠总长1432公里,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供水总面积15.5万平公里。

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武国民说:“南水北调是我国北方人民的热切期盼,对邯郸来说意义同样重大。”

邯郸属于海河流域,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192立方米,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62%,全国平均水平的9%。

由于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多年来,为了维持正常生产生活,我市东部平原区70%以上地区浅、深层地下水已严重超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超采地下水,致使深、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以每年1.49米和0.52米的速度下降,邯郸整个东部地区每年超采量达6亿立方米,在肥乡天台山、永年杨庄等区域形成5个较大的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同时,西部山区的地下水位也大幅度下降。水位持续下降不仅造成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壤沙化、机井报废等后果,还很可能引发其他地质灾害。

邯郸素有“北方粮仓”和“冀南棉海”的美称,但这需要充沛的水资源、优质的水环境为支撑。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邯郸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最为突出的因素。

要想从根本上破解邯郸缺水矛盾,必须在加强节水同时,开辟新水源。近年来,我市在引漳河水、提卫河水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施引黄入邯工程,又抢抓国家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机遇,建设生态水网工程,扩大地表水灌溉,建设成方连片高效节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水矛盾。

南水北调工程无疑为邯郸提供了又一个极为重要的优质水源,为破解邯郸缺水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均分配我市水量3.52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城镇生活和工业,腾替出的当地水量还供于农业和生态。武国民表示,这将大大提高我市水资源的承载力,为我市绿色发展、跨越发展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

“南水”解“北渴”

记者从市南水北调办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通水以来,实现“南水”解“北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新格局,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已经显现。

——保障城乡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及配套工程的通水,构建了我市多水源保障的城乡供水新格局。目前市主城区铁西水厂每天供江水18万立方米,占到主城区生活用水的82%,我市城镇生活用水已经实现了以江水为主要水源。2016年以来,我市结合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水源置换工程,将优质甘甜的江水送到农村的千家万户。邱县、广平县已实现城乡江水全覆盖,大名县、魏县、馆陶县、成安县、临漳县的大部分农村居民也将喝上优质长江水。江水的到来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饮水水质,使中东部县(区)彻底摆脱了高氟水、苦咸水的困扰。

——生态效益凸显。通过开源节流、科学调度,我市南水北调受水区2017年相对2014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3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位已实现止降回升。今年4月以来,按照水利部、省政府批准的南水北调生态补水方案,我市及时向滏阳河生态补水9000多万立方米,补充江水时段滏阳河水质明显改善,主城区以上河段水质由四类水、五类水改善为三类水,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80公里长、50米宽的渠道常年清水流淌、碧波荡漾,蜿蜒的总干渠本身就是一条纵贯邯郸的靓丽水生态风景线,促进了沿线生态环境改善。

——支撑经济发展。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设计,供水目标是城镇生活和工业。我市马头电厂、邯郸电厂、永洋特钢等重点工业企业和主城区工商企业用水有了双重保障,优质的江水为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支撑。

——防灾减灾“稳定器”。2015年冬季和2016年春季,受17年来最严重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市工农业供水一度告急,经过积极争取和多方协调,我市利用南水北调总干渠退水口应急抗旱补水3500万立方米,使我市中东部地区工农业生产平稳渡过难关。2016年7月19日,我市遭遇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岳城水库水体浑浊,主城区150万居民用水告急,市南水北调办及时调配江水足量供水,主城区居民用水没有受到影响,确保了社会稳定和抗洪抢险救灾的胜利。

引来用好有保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总干渠于2010年6月1日开工建设,总干渠自河南省安阳市丰乐镇穿漳河进入我市,经磁县、冀南新区、邯山区、复兴区、丛台区、永年区,于永年区邓上村出境进入邢台。总干渠以东为南水北调主要供水区,供水范围包括市主城区和中东部12个县(区),控制面积738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江水利用工作,研究制定江水利用政策和配套措施,为工程建设、江水利用扫清障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对重点工作作出批示,到一线调度指导工作,要求“务必用足用好江水,将江水利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

工程建设涉及的大量拆迁问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市为总干渠工程累计完成永久征地1.75万亩、临时用地2.35万亩,协调解决大量地方性问题,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在2009年首批永久征地中,我市仅用16天就高标准完成除市区段以外的73.3公里、1.57万亩的征地清表任务,创造南水北调征迁的“邯郸速度”,为工程建设争取了时间。

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更是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穿漳工程、洺河渡槽……一个个技术障碍在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携手努力下逐一攻克,奔腾的江水按照预期为我所用。

同时,我市重视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先后印发相关文件,严格落实水价调整和补偿机制,为促进江水顺利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江水能够引得来、用得上、用得好。2016年至2018年,我市连续3年用水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016年利用江水8276万立方米,2017年利用江水14579万立方米。

2018年,我市争取到江水利用改革试点市,使得在全省江水指标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我市足量利用好规划分水量3.52亿立方米。今年1至10月,我市利用江水量达2.6亿立方米,用量已超前三年江水用量总和。

曾有作家采风时赞美道:“古有万里长城御敌寇,今时南水北调惠民生。”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伟大构想变成现实创造了条件。喝着清澈的长江水,百姓品到了幸福生活的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