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最难就业季”不再难?

如何让“最难就业季”不再难?
2019-03-12 15:47 编辑:马丽英

□本报记者李海涛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34万,创历史新高。

在距2019年毕业季还有三个多月的时候,这个源于教育部的公开数据,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时间,“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难”成为舆论焦点。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持续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几乎让每年都被定义为“最难就业季”,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很多人自我认知不够,对自身价值和就业目标的判断与选择过于理想化,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要想顺利就业,大学生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如学历、专业、特长、年龄、户口、家庭环境等,都可纳入评估范畴。

社会传统价值观也是造成大学生求职困境的一大因素。按传统观念,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似乎是社会地位很高的“金饭碗”,也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就业期许,如此就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除了旱涝保收的“金饭碗”,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多元化选择已逐渐被更多人接纳和认可,其中魏县“90后”小伙张亚普就是我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典范。几年间,他的“张小生包子铺”由一家不足8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了遍布全国多地、150多家分店的规模,年销售额逾2000万元。

张亚普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刚刚步入大学时,就对自己有着客观清醒的认识,并对未来创业方向有了一个大致规划。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未雨绸缪,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留意自己感兴趣行业的相关动态,不断完善职业规划,从而有计划地学习、实践。如果等到临近毕业才想到职业规划,往往只会事倍功半。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毕业生“回炉”当技工,这种在常人眼中似乎有些“另类”的选择,已有升温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大学毕业人数年年猛增,“天之骄子”光环不再,企业招聘人才的考量标准更趋理性,摒弃了“学历至上”的用人理念,更加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社会经验,而且技工的薪资待遇也相对较高。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社会,大学毕业生无论是自主创业、参加招聘,还是继续深造、学习技能,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只要脚踏实地地学习、工作,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修养,就能赢得应有的尊重和称心的岗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