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的文化地标,缘何拔地而起

没文化的文化地标,缘何拔地而起
2020-11-19 15:17 钱江晚报 编辑:马丽英

地处荆州历史文化名城,耗资1.7亿多元、高达57.3米的巨型公关雕像,近日传来即将搬移的消息。这之前的10月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点名通报批评了这座雕像。随后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曝光:已经在当地矗立四年的这座雕像,属于未批先建,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关规定,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

一时之间,针对这座巨型雕像的声讨纷至沓来。令人纳闷的是,这座雕像比当地10余米高的城墙还要高出几倍,站在远处都能看到,何以在违规建设的两年多以及建成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没有相关部门关注此事,也没有哪个部门出来说个“不”字?

很明显,荆州巨型关公雕像得以横空出世,首先应归咎于监管疏忽。如果不是有关部门“打瞌睡”,这座超级违章建筑无论如何也建不成。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与违建本身一样严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巨型关公雕像在当地只有这么一个,但监管的失误或放纵,却可能导致更多的类似产物。

如今,生米煮成熟饭,钱也花了,错也犯了,不管是拆除还是搬移,都将再次造成财政浪费。原样搬移,可能花的钱不会少。说难听点,这就是当地一道丑陋的风景线,搁哪里都一样。所谓劳民伤财,是为典型。当然,雕像继续耸立在原处,也是大煞风景,但这个单或许不应由当地民众来买。谁违规谁挨罚,相关单位有必要掏这个钱买教训。

还要看到,类似问题和现象在国内各地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结果文化撑不起来,旅游也搞不好。这就归结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地方乱搭台乱唱戏,值得反思。文化不是写在脸上的,更不是搞个巨型雕像就能让人点赞的。文化是一种由内而外生发的精神气质,光砸钱未必有用。

遗憾的是,形形色色的所谓文化地标,仍然为一些地方所追逐。例如,若干年前,广东肇庆将军山上违规建设一座巨型关公雕像,结果被群众举报后拆除。这次和荆州一起被通报的,还有贵州独山县的水司楼,其建筑高达99.99米,投资多达2.56亿元,也是极尽夸张。显然这些文化地标建筑,都没有让人感觉当地一下子有文化了,而是让人闻到一种暴发户的气息。

这次荆州巨型关公雕像风波,再次提醒各地的一些官员,不要净搞些没文化的地标。不然,非但不可能给地方加分,搞不好还可能丢乌纱帽。 (魏英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