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幽灵外卖”,既要加强审核也要信息共享

治“幽灵外卖”,既要加强审核也要信息共享
2019-06-23 07:38 光明网 编辑:张梦非

作者:朱昌俊

网上点的外卖菜品食材有问题,上门投诉竟找不到实体店,原来是藏身民房内的“幽灵外卖”;只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就能在外卖平台成功上线一家黑餐馆…… 《工人日报》记者日前采访发现,近年来,网络餐饮市场发展迅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但在消费扩张的背后,无实体店铺、无工商营业执照、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幽灵外卖”以及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消费者、监管者,也困扰着行业自身。

外卖行业兴起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当前外卖市场的问题也的确不少。如日前发布的《网络餐饮消费维权舆情数据报告(2018-2019)》显示,在2018年网络餐饮消费维权的七大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食品卫生安全、不正当竞争、套证或假证经营。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明显加大了监管和处罚力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下线入网餐饮经营者18.5万家,取缔无证经营9375家。同时,有外卖平台从2018年1月至今已累计被行政处罚64次,罚款58次,罚金共计650余万元。

外卖行业的规范发展涉及多个环节,从监管到平台再到下线餐馆,任何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外卖平台的居中角色至关重要。这次报告显示部分外卖平台上商家仍存在“阴阳地址”“多店一证”“僵尸复活”等问题,诚如专家所言,外卖平台没有尽到必要的信息核查义务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实际考验的是平台在商家准入上的把关能力以及相应的投入力度。纵容那些没有任何证照资质或者货不对板的商家上线,既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也是对平台形象和口碑的自伤。这部分审核需要成本,但却不能省。

去年5月多家外卖平台开始在网站建立违规餐饮店铺公示专栏并对其证照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公开承诺,同时公布了的还有首批下线店铺名单。这其实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但目前是否仍只是在北京地区开展,后续推广又如何,还不得而知。无论如何,避免一些无资质或者信息造假的商家“乱入”,平台方面有责任把握好入口关。不管是加强事前筛查、核实还是提升事后的违规惩戒力度,如设置黑名单,办法总比困难多。要知道,如果一些在实体店模式下经营得很糟糕的商户反而能在外卖平台上成为网红,无疑是一个讽刺。

平台方面管理也需要进一步打通监管信息流通障碍。如一些在线下被处理的餐馆,或者说有不良经营记录的经营者信息,以及实体店在平时遭遇的投诉情况,如能同步反馈给外卖平台,也有利于平台方面的审核更加精准化。实际上在多数餐馆都上线外卖平台的大背景下,当前的餐饮市场监管就应该打通线下与线上的区隔,确保监管部门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如此既能够提升监管、审核效率,也能够更有力的压缩一些不良商家的生存空间。

经历前期的补贴大战,外卖市场早已完成了最初的市场启蒙,消费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如果说前期主要是一些平台的扩张时期,那么当前是该进入到一个内涵式发展的阶段了。而从这次报告公布的信息来看,多数平台离这一目标恐还有不小的距离。无论如何,最大限度清理和预防“三无”式“幽灵外卖”,这个要求并不算高,平台与监管都需要展现出更大的诚意,拿出更有效的行动。(朱昌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