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戒“指尖形式主义”

力戒“指尖形式主义”
2019-05-30 17:05 南方日报 编辑:张梦非

“写文稿、配图片、想版式,费尽心思,却发现这些内容的阅读量都很低……”近年来,行政部门的融媒体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两微一端”成为“标配”。然而,一些基层政务公号却成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只是工作动态的简单罗列,内容可读性不强,传播效果也不理想,在运营过程中却白白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成了不少基层干部的“烦心事”。

在互联网日益成为信息集散地和舆论策源地的今天,政务公号具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也是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有些却“变了味”,有的公号变成了“政绩口红”,大小新闻都要“复制、粘贴”;有的公号自娱自乐,推送一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信息;有的甚至沦为“僵尸号”,缺乏专人打理,偶尔才“冒个泡”……种种现象,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专门抽调人手,增加基层干部负担,影响干事创业热情;宣传空洞无味,拉远了党群关系;个别单位还设置考核指标,客观上带来了弄虚作假之风。

为何地方各部门如此热衷于推出政务公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片面追求创新,别人有的自己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工作需要。事实证明,政务公号虽然便捷,但不是所有部门都需要,也不是所有部门都适用。即便有需求,也可以只开设一两个政务新媒体,所属部门、单位通过加载模块和栏目开展服务。因此,要给基层减负,就要对无用公号“关停并转”。不久前,浙江长兴对政务公号进行清理整顿,该县220多个镇级、村级政务类微信公众号停止运营,停运数量占到所有政务号的80%,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政务公号要提质增效,不仅要从数量上做“减法”,更要从内容上做“加法”,不能满足于“有了就好”“建了就完”。当前,一些政务新媒体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在于找准定位,把握群众需求,实现服务内容的“精准推送”。要真正关心群众想不想看、想看什么,在实践中多摸索,让内容“接地气”,让语言“识乡情”,让政策“通民心”,让文章“可传播”,在群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沟通之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现在,得益于信息交换模式的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政府网站转向政务公号等新媒体,是服务群众的需要,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表现。然而,无论渠道和形式怎么扩张,政务新媒体的目标都应该是建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沟通和办事渠道。对基层领导干部来说,政务公号应及时走出追求数量的误区,回归“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正途。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能从“指尖形式主义”里解脱出来,“一根针”才能更好地穿起“千条线”,群众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王庆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