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基层干部更多关爱

请给基层干部更多关爱
2019-01-16 17:08 编辑:马丽英

编者按

1月11日,年仅36岁的馆陶县馆陶镇副镇长王岗伟因过劳不幸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去年11月5日,王岗伟因连续多月加班加点工作,诱发脑干出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医院诊断为脑死亡(详见1月14日“邯郸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是党的执政根基,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工作和精神压力。风华正茂的王岗伟冲在脱贫攻坚战场第一线,燃烧了自己的青春,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令所有人感动和惋惜,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近年来,基层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基层干部?”

就此话题,本报综合、摘录了邯郸新闻网网友以及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一些观点。

要给基层干部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不能长时间使基层干部处于“超负荷”“亚健康”状态

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很多基层干部工作“连轴转”,“5+2”“白加黑”更是常态,有着无处诉说的“苦”与“累”。

关爱基层干部,必须要理解基层干部。基层干部作为“兵头将尾”,所负责的工作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其中不乏征地拆迁、计生执法、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等棘手的“硬骨头”,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稍有差池群众就会把账算在基层干部头上,使基层干部成为“上压下挤”的“夹心层”。这就需要上级部门及广大群众理解基层工作的艰辛,理解他们工作的艰难,多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

关爱基层干部,必须要支持基层干部。从基层干部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用好“加减法”,减轻基层干部负担和压力,从政治、精神、经济、文化等多维角度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支持力度。让基层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在生活上有质量,在精神上有力量,在服务上有精力。

总之,要给基层干部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不能长时间使基层干部处于“超负荷”“亚健康”状态。只要把关心基层干部落到实处,理解基层干部的辛苦,多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广大基层干部就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为民服务中去。

2

让他们出行有安全、吃住有着落、病累可休息,通过切实的保障解决他们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像王岗伟这样的广大青年干部奋战在一线,深入群众,夙夜在公,为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干部们拼搏实干、辛劳付出。脱贫攻坚战不仅流汗流泪,甚至要流血牺牲。对那些长期坚守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扶贫干部,我们应有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出行有安全、吃住有着落、病累可休息,通过切实的保障解决他们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

关爱基层扶贫干部需要建章立制。要优化目标科学考核,让基层扶贫干部从繁琐的迎检资料准备中抽身出来,投入实际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既要嘘寒问暖也要让基层扶贫干部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营造尊重、关心、爱护扶贫干部的良好社会风气。

关爱基层扶贫干部还要把重点培养、优先提拔落实到位,在干部任用、表彰奖励,待遇补贴、人文关怀、抚恤救助等方面,让肯实干苦干、群众满意的基层扶贫干部得到最大的“实惠”。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一线,关键看干部。唯有注重关心和爱护奋战扶贫一线的战士,最大限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热情、提振他们的士气,脱贫攻坚才能扎实推进。

3

关爱干部必须要多些“细活”,真正下一番“绣花功夫”,让干部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好干部是锻炼出来的,也是组织关心出来的。

乘风破浪的新时代,不仅呼唤更多“今日长缨在手”的豪情,更期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关爱干部必须要多些“细活”,真正下一番“绣花功夫”,让干部感受到真正的温暖。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指出,做好平时激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关注心理健康,丰富文体生活,保证正常福利,保障合法权益。关爱干部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也不能是“单一化”处理,还不能搞“一刀切”,要建立有“弹性”的关爱机制,从生活上、工作上,精神上、物质上,待遇上、福利上,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给予干部充足的关爱,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担当作为,在奋力进取中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