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爱 行无碍

心有爱 行无碍
2022-05-16 14:54 邯郸晚报 编辑:李茗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有残疾,本该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关爱帮助的弱势群体,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却选择了挺身而出,以逆行者的姿态回报社会,与大家一起守护一方平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留下了一幅幅坚毅的身影。

在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这群特殊的“逆行者”,记录他们对这座城的守护与帮助。

“我是党员,我义不容辞”


陈河明接送医护人员。

“上午,我骑着电三轮走街串巷巡逻;下午,我接医护人员到村里做核酸采样,再把他们平安送回县城,要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说这话的,是魏县德政镇安张庄村党员、村两委干部陈明河。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他克服身体残疾和不适,尽心尽力守护群众健康与安全。

陈明河因幼时患病摘除了部分膝盖骨,造成终身残疾。但身残志坚的他自学医术,成为一名乡村医生。40年来,他在行医的同时,还经常帮助别人,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热心人老陈”。今年4月8日起,安张庄村实行封控管理。作为村两委干部,他主动加入村里的防疫小组,每天负责接送医护人员和运送物资。

“安张庄村有330户,1700余口人。”陈明河说,按照县里统一安排,该村在下午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村里缺少医护人员,每次开展检测之前,都需要派人到县医院请医护人员前来支援。这时,61岁的陈明河主动要求承担起这项请“援兵”的任务。

此前,该村南正在建设一所学校。在全县实行封控管理后,该校工地的30余名建筑工人被就地隔离。村两委派陈明河负责给工人们送菜送饭。这项工作并不算轻松,如今,他又要承担接送医护人员的任务。

“一开始,我们怕累着老陈,都不同意,但他执意要去。”安张庄村一位村干部回忆,当时,老陈提出的理由是,“我有从医经验,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这个理由让大家无话可说,只得举手同意。

该村距离县城有十余里地,下午吃罢饭,别人正在午休的时候,他便赶到魏县医院或乡镇卫生所,将医护人员接至村里。为了方便群众采核酸,村里设置了三个核酸采集点位。这无形中给陈明河增添了新任务——把这些医护人员分别送到各自的工作点位。

另外,村里有一些隔离人员和行动不便老人需要提供上门核酸采样服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提着医疗设备的医护人员本打算走着去。但陈明河马上制止说:“别急,等我带你们去。”不一会儿,医护人员身后响起了清脆的车铃声。循声望去,只见陈明河骑着电三轮车迅速赶了过来。

他用力地擦干净后座,然后扶着医护人员上车。随着一声“叮铃铃”的响声,这个上门采核酸的“便民小分队”就出发了。全村有几十户人家需要提供上门服务。医护人员拿出入户人员名单表给陈明河看。但他一笑说:“不用看,这些人的家庭住址都‘印’在我脑子里,我保证一个不错、一个不落!”

医护人员跟着陈明河完成一轮上门核酸采样,在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真的没落下一户。“老师傅,这么多人,您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呀?”有人问他。

“我在村里当了40多年的乡村医生,谁家什么情况,我全清楚。”他说。

全员核酸检测完成后,大家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休息了,但陈明河不能休息,因为他得把劳累一天的医护人员尽快送回县城。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他喝了一碗粥,戴上红袖章,又要赶去卡口执勤。

“您都60多岁的人了,腿脚又不方便,在家休息一会儿不行吗?”当看到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又要出门时,女儿陈玲燕心疼地说。

“乡亲们的健康与安全是‘比天还大’的事,耽搁不得。”陈明河说,“再说了,我是党员,服务大家,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一般的“大白”


周率率在核酸采样现场

35岁的周率率,是广平县胜营镇北温村人,因小儿麻痹导致肢体四级残疾,走起路来,左腿有些颠簸。虽然身体的缺陷给她的生活带来不便,但作为北温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周率率对待自己的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穿上白色防护服,化身成为“大白”的她,尽职尽责地为全村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大家都称赞她说,这个“大白”不一般。

“请大家提前出示健康码,保持好排队间隔……”“大娘,你拿上。这个打印好的二维码,这样就不用再拿手机扫码了。”近段时间以来,在北温村的核酸检测卡点,总能看到周率率的身影,她举着小喇叭,身穿防护服,一边协助村民们登记、扫码测核酸,一边维持现场秩序。遇到年纪大些的村民,她手把手地帮其调出二维码;面对村民提出的疑问,她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由于排队检测的人多,周率率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当天的核酸检测完全结束,她才顾上找个凳子,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周率率告诉记者,全员核酸检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事关全村百姓的健康。为确保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她每天凌晨4点起床,4点半准时到达检测卡点,摆放桌椅、准备物品。由于村里上年纪的老人居多,为了给他们提供方便,她提前将老人的二维码打印出来。

每天核酸检测完成后,周率率还要回到办公室,将当天需要上报的各式台账整理成电子版,进行录入、汇总、上报。经常是腿坐麻了、手写酸了,脸上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痕迹。

“因为左腿残疾,我的行动有些不方便,但我一定会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一名党员,这都是我应尽的职责,能帮助别人,我也一样感觉到很快乐。”周率率说。

李成文是广平县南韩镇北盐池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村医。由于肢体二级残疾,李成文日常出行需要拄双拐。作为一名从业30年的村医,在疫情防疫一线,李成文始终坚守岗位、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克服自身困难,为全村村民采集核酸,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李成文告诉记者,他们村是每天下午2点整开始集中核酸检测,所以他从中午1点就需要提前做准备。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全副武装后,进行手部消毒,用棉棒为排队等候的村民进行咽喉蘸取。在操作过程中,他引导村民要放松,别紧张,尤其是遇到上岁数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更是耐心地告诉他们要怎样张大嘴巴。

李成文说,因为怕浪费防护服,在整个核酸采样的4个多小时里,他不敢喝水,不去卫生间,每天说话嗓子都哑了,由于防护服密不透风,特别严实,有两次他还中了暑。核酸卡点的工作结束后,李成文会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坐在电三轮后面走街串巷,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里,上门为其做核酸。直到当天全部工作都结束,李成文才会换下防护服,踏实地休息一会儿。

“其实工作一忙起来,我几乎都忘了自己的身体也不舒服。作为一名村医,能尽自己的力量,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李成文说。

穿街走巷的“大喇叭”

郭耀光沿街进行防疫宣传。

5月14日早5点40分,魏县北台头乡台后村的核酸检测点已经迎来第一批进行核酸采样的村民,他们争取赶在上班前完成当日的核酸检测。

对于这些早起的村民来说,大家似乎有一个共同的“闹钟”,那就是穿街走巷的“大喇叭”。

“还没有做核酸的村民,抓紧到村委会门口做核酸……”每天早上5点半,志愿者开始准时沿村进行广播,提醒村民进行核酸采样。在这群“红马甲”中,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他的代步车里的双拐格外引人注目。

他叫郭耀光,是该村村民,一周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下肢残疾。天性乐观善良的他,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靠着修理的手艺,先后在村里做些修表、修鞋的营生,自食其力。

一直以来,村委会以及县残联对他的家庭十分关心,而郭耀光也一直把这些关心默默记在心里,一心想做点实事回馈社会。在村里,谁家有需要帮忙的,他都尽全力去帮助,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疫情来袭,郭耀光虽然身体不便,但却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开着代步车投身抗疫一线,担负起巡逻喊话、防疫知识宣传等任务。

按照安排,郭耀光需要每天沿街用喇叭宣传最新抗疫政策,传递最新防疫信息。这期间,他也肩负着巡逻的责任,看到村民有聚集的情况,他就进行劝说。“我们这个村人不少,有一万多人,村子也大,虽然这活不好干,但是巡逻这事,一点不能马虎。”郭耀光说,每天除了吃饭时间,他一般都在“巡街”,平均一天下来,整个村庄能转十几遍,代步车一天下来需要充好几次电。“好在村民都知道我的特殊情况,都非常理解,愿意配合我的工作。”

而每日和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他,也亲眼见证着“大白”们的辛苦。郭耀光开始思索,自己还能做点什么。“本来我想捐点方便面、矿泉水之类的物资,但是我身体不便,也不方便搬运,干脆就捐款吧。”郭耀光告诉记者,自己挣钱不算多,不过平时开销很小,虽然能力有限,但希望能尽一点心意。

4月23日,他将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1000元钱捐给了村委会,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郭耀光表示,“自己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能够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倍感欣慰,必要时还会再次捐款。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争取生活早日恢复如初。”

为抗疫“尽我所能”

申侠士要求进村车辆进行登记。

“请戴好口罩,扫描健康码、行程码!”5月12日早7点,在涉县辽城乡石门村,一位戴着红色袖标的志愿者正在村口疫情防控点执勤,他就是辽城乡石门村肢体四级残疾人申侠士。

今年41岁的申侠士,因先天性造血干细胞障碍导致残疾,腿部关节严重变形,年幼的女儿靠七十岁的父母帮忙照顾。因无法根治,只能常年靠药物治疗控制,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平时还需要根据身体出现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面对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得知本村在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时,申侠士挺身而出,积极响应县、乡政府和县残联号召,主动请缨报名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行列。但村委会考虑到他身有残疾行动不便,且身体不好,便没有应允他的报名。

申侠士听后有些哽咽地说:“村里又为我申请低保、又在生活中帮助我,我既是咱石门村的一员,就有义务为咱这个‘大家’做点事情。我的身体我很清楚,目前是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的,我也想尽自己所能做点事情回报社会。”村支部书记杨海田看到他如此坚决就不好再拒绝了。

自此之后,他每天戴着红色袖标对石门村的村民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在村里值班卡口为进出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登记,也常会看到他开着自己的红色三轮车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进行消毒、消杀。

“时间过得真快,自4月初,我正式在村口疫情防控点执勤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虽然每天都需要在卡口执勤十几个小时,但从没觉得累,反而有了一种集体荣誉感。”申侠士告诉记者,在这一个多月中,最令他感动的就是村民对疫情防控的配合,每一位村民都十分配合他的工作,所有村民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测温、扫码、登记。

有些年龄较大的村民不会用手机进行扫码,申侠士便主动帮助他们。当村民完成扫码后对申侠士说一句“小申辛苦了”之时,申侠士脸上的笑容便藏不住了,“村里帮助了我那么多,现如今能为村里做点贡献,我是真的开心。”

“中午我们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回家吃饭休息,但是我在家吃完饭就待不住了,总想早点来卡口执勤”,申侠士对记者说,村中卡口执勤是24小时不间断的,自己回家吃饭的时候需要别的志愿者在卡口“帮忙”值班,所以申侠士总是把时间”挤“出来,尽量早到疫情防控点执勤。

乡亲们关心他腿脚不便,但他微笑着说:“我腿脚很快的,这辆车就是我的腿和脚。”对于申侠士来说,村民的赞许和认可,就是他最大的动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申侠士说:“在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工作时,我总是忘记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在当志愿者的这些天中,我收获更多的是快乐。”

他克服简陋的工作环境,默默地做着不平凡的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自己的决心和行动,为石门村筑起了防疫安全屏障。

邯报融媒体记者 周聪 刘昆 薛雅兰 王梦洁/文  通讯员 张雪 牛焱坤/影(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