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满城春——我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文明花开满城春——我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综述
2022-04-01 11:13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白云峰

主城区改造完成542条背街小巷,精心“绣”好城市文明之花;对70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越来越多市民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让市民推窗见景、出门进园……城市的点滴美好变化,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文明邯郸环境优美,春色怡人,风姿绰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将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作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市民素质提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推进,加快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

凝神铸魂,让城市建设更有力

文明城市建设,关键在顶层设计;落实落细工作,上下一盘棋是根本。

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坚持政治站位,坚决扛起城市建设政治责任——

强化理论武装。去年以来,全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本实现全覆盖,组织“六进”和学校“三进”宣讲2.6万场次,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自觉。

加强组织领导。全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建设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9个专项工作部,分别由主管市领导牵头。2020年9月以来,全市先后20余次召开建设工作推进会、调度会,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传导压力。

深入一线督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明查暗访,深入攻坚难度最大、工作最薄弱的地方,发现问题、现场交办。先后现场调研调度30余次,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规范治理、缆线规范架设等问题。

浓厚创建氛围。全市印发建设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定期评比考核,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面对最具含金量的国家级“城市名片”,各级领导亲力亲为勇挑重担,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埋头苦干,广大市民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市内8个区全员发动、全程发力,一项项建设活动逐一展开,一个个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全市凝聚起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磅礴力量。

以人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坚持人民至上的建设理念,全市各地各单位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每一座公园、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小区、每一块绿地,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变化。

城市骨架越拉越大——

主城区东部东湖新城、南部滏阳新城、西部生态新城、北部产业新城“四个新城”建设全面推进,东湖新城率先突破,市新闻传媒中心、市职工活动中心、市客运中心二期等基本竣工。

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块——

千家万户百栋楼,民情民意在其中。去年以来,全市705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44个城中村全部启动改造,棚户区改造新开工818套、基本建成14224套,19个“烂尾楼”项目复工,7条“断头路”成功打通。

城市管理越发精细——

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市容秩序提升行动,近两年来,全市共拆除私搭乱建4176处、14.8万平方米,整修路面43.4万平方米,清运垃圾4.3万吨,清理小广告15.1万处,规范架空线缆22.6万米。

群众反映停车难,就在主城区施划公共免费停车泊位近4万个,有效缓解停车难、停车贵问题;群众反映背街小巷路不平,就对542条背街小巷环境进行整治和硬件设施改造提升,全面清除“顽疾”;群众反映孩子放学无人接管,就对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三点半难题”得到解决。

如今,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一条条背街小巷改善修好,一个个集贸市场整洁一新,一座座公共卫生间明亮整洁……全市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以美怡人,让城市环境更宜居

抬头是清新的空气,转角是蜿蜒的河水,“推门就见绿,四季都有景”的城市环境让古城邯郸更加怡人。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我市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坚持减煤、压能、治企、降尘、控车全面发力,邯钢老区、邯电退城搬迁加快建设,平原地区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去年我市历史性地退出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蓝天白天成为常态。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千年古城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焕发出新活力。

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看“颜值”,更看“气质”。

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中,我市既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又注重历史传承,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坚持“内外兼修”,培育城市的“精气神”。

市博物馆新馆、市文史馆、市美术馆、市方志馆挂牌开放,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备;市体育中心、市综合体育馆、市一中体育馆等完工,结束了我市没有大型现代化体育场馆的历史;我市成功承办第四届省园博会、第六届省旅发大会,远道而来的游客纷纷点赞邯郸精益求精的承办态度、独具匠心的城市名片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积极筹建中华成语典故馆、太极文化馆、革命文物博物馆和12个主题公园,“成语之都、太极之乡,邯郸——一座等了您三千年的城”城市品牌将更具支撑力和影响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涵养着居住在此的人们。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广大群众遵守文明守则、践行文明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邯郸发展我尽责、我出力、我奉献”;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文明城市、创文明单位、做文明家庭、当文明市民”活动深入开展;武安、临漳晋位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全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3个、单位25个、家庭3个、校园9个……如今,全市人民正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以德润心,让社会风尚更向善

建设文明城,先育文明人。

近年来,我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主题,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汇聚起建设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目标的精神力量。

去年以来,我市培树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杨爱公、杨会芳2人,中国好人4人,省级道德模范2人,河北好人29人,市级道德模范52人,邯郸好人100人,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我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壮大“小小先锋宣讲员”队伍,打造“童语共话新时达”品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文明城市建设一线,“志愿红”走近百姓身边。

近年来,我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丛台区1万余名“小红帽”“红马甲”活跃在街头,成为文明城市建设中靓丽的风景线;邯山区262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文明有我志愿者在行动”“周六护城日”等活动,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全市每月开展“微爱圆梦”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老党员实现“微梦想”;疫情期间,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投身到疫情防控中,用志愿力量彰显爱心,用担当作为展现新时代志愿者风采。

如今,在公交站台上,人们上车少了“你拥我挤”;人行道上;超市、医院里,排队成为大家的自觉习惯;“你好”“谢谢”“不客气”,服务窗口内外,戾气少了,和气多了;礼让斑马线、遛狗要拴绳、垃圾不落地正成为更多市民的行为自觉……在邯郸大地上,一幅幅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文明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将继续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推动城市环境面貌、形象品位实现新的更大提升,让城市因文明更美丽,让群众的生活因城市文明更美好。

邯报融媒体记者 杨溪 刘志颖/文 李啸/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