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通胀“高烧”难退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欧元区通胀“高烧”难退 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2021-10-03 02:54 新华网 编辑:芦思雨

欧盟统计局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欧元区通胀率达3.4%,高于市场预期,并创下13年新高。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当月通胀率分别攀升至4.1%、2.7%和3%,均处于历史高位。

分析人士认为,新冠疫情下非典型的经济复苏正促使欧元区走出持续数年的低通胀周期。通胀持续“高烧”既是近期能源价格高涨的结果,也反映了当前经济复苏过程中供需失衡,供应瓶颈不断推高商品价格,预计“高烧”短期难退。通胀居高不下,经济复苏之路仍充满不确定性,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走向令人关注。

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7.4%,非能源类工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2.1%,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7%。当月,剔除能源、食品和烟酒价格的核心通胀率为1.9%。

能源价格是推升当月通胀的主因,去年疫情全球蔓延一度导致世界经济“停摆”,国际能源价格大幅跳水。今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是基数效应与经济复苏叠加的结果,同时供需矛盾加剧也成为原因之一。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日前在该行主办的线上中央银行论坛上指出,今夏欧洲风能发电量偏低,需要常规能源填补缺口,一定程度上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对天然气依赖度较高的下游产业如化肥、食品包装等价格跟涨。

她强调,欧元区正在经历极不寻常的复苏。这种非典型复苏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但供应瓶颈过早出现,通胀随着经济部门重新开放而迅速反弹。

分析人士认为,上游原材料不足、运输不畅、下游需求激增导致的全球制造业供需矛盾仍在发酵。以芯片为例,预计明年全球需求仍将超过生产能力,汽车业可能到2023年都难以获得充足的芯片供应。

荷兰国际集团宏观研究部负责人卡斯滕·布热斯基认为,供应瓶颈持续的时间长于预期。同时,相比从前通过降低利润率来消化更高成本的做法,生产企业“如今似乎更愿意将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雷默表示,即使明年欧元区物价上涨的压力可能减小,但从长期来看,通胀对德国和整个欧元区来说依然是个问题。

对以维持中期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欧洲央行来说,欧元区通胀变化及预期直接影响其货币政策决定。不过,欧洲央行虽于9月上旬将欧元区2021年通胀预期上调至2.2%,但仍坚持认为当前高通胀只是“暂时的”,并表示将维持其宽松货币政策立场。

在欧洲央行看来,剔除能源价格、基数效应和德国2020年下调增值税率等“一次性”影响,欧元区核心通胀水平仍然偏低且不稳定。

拉加德认为,从中长期看,欧元区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包括需求侧、供给侧出现的新趋势以及向低碳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既可能推高也可能拉低通胀水平。欧元区通胀率预计5年后才能实现稳定在2%的政策目标。

拉加德表示,面对不确定性,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致力于在疫情期间确保所有经济部门获得有利的融资条件。疫情结束后,欧洲央行仍将通过针对政策利率的前瞻性指引和资产购买计划,确保货币政策支持欧元区实现中期通胀目标。

布热斯基认为,鉴于通胀超预期上升,欧洲央行2022年可能削减资产购买计划。也有分析指出,尽管通胀高企令人担忧,但如果欧洲央行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在需求端抑制经济复苏,影响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甚至可能诱发滞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