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 一面国旗 一生守护

​一个老兵 一面国旗 一生守护
2021-10-02 06:57 央视新闻 编辑:张梦非

10月1日,在浙江宁波慈溪市长河镇宁丰村的范德康老人家里,全家人聚在一起举行了一次升国旗仪式,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除了台风、暴雨等特殊天气外,这面五星红旗几乎每天都在小院里升起。

范德康老人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的儿子和孙子也是退伍军人。20多年来,这个军人之家通过每天升国旗来表达他们朴素的爱国情怀。

早上7点多,范德康老人的儿子范沛先、大孙子范新颜,以及小孙子范新波一家,陆续赶到了范德康居住的小院儿。

院子里也来了不少的街坊邻居,过去的很多年,他们都是这样聚在小院里看升旗的。

8点左右,范德康和妻子张夏美在院子中央坐下。93岁高龄的范德康,最近几年行动不便,已经没有办法亲自升旗了,他把“升旗仪式”的接力棒交给了儿子和孙子。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除了台风天、暴雨天等特殊天气,这面五星红旗几乎每天在小院里升起,村里人也早就对范家人心生敬意。

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宁丰村村民 施炳海:他就是有信仰,热爱祖国,对五星红旗的热爱。

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宁丰村村民 许毅奋:2000年就开始升旗,很庄严的。国庆节本来是要到天安门看升国旗,现在就在这里就能看到庄严的国旗升上去。

范德康老人最初萌生升国旗的想法,是1999年他70岁生日那天。老人召集了一家老小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感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更要懂得感恩,于是他想到了通过升国旗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在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批复后,范家小院里最初用木头做的简易旗杆很快就竖了起来了。

2000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范德康老人在自家小院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范德康儿子 范沛先:当时还没有这种不锈钢的管材,所以我爸爸就靠土办法,叫木匠买了几根木头把它接起来,建起来还是挺高的。

从2000年国庆节开始,升旗这件事就成了范家小院里每天的日常。即使现在年纪大了,没法亲手升旗了,但看着儿孙们升旗、看着五星红旗在院子里高高飘扬,依然是范德康老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宁丰村村民 范德康:永远不能忘记艰苦斗争的历史,也要记在心里。现在年纪大了,反正也没有其他啥好做的了。想想过去,现在还是蛮幸福的。

1929年出生的范德康,22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进驻鸭绿江畔的丹东空军基地,在一个警卫连里担任文书记录员。范德康虽然不是一线战斗员,但任务同样艰巨。

范德康儿子 范沛先:这个工作也很重要的,因为飞机在天上飞,这个油料只能半个小时或者多少时间,它有规定的,到时候油料没有了,如果时间到了,就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叫飞机返航什么就是这样的。他主要是塔台记录时间,每架飞机的起飞降落这个时间都要记下来。

朝鲜战争结束后,范德康仍然随部队留在丹东,直到1957年退伍回乡。他先在棉花厂工作了3年,之后又到宁夏支边,一年后再次回乡与妻儿团聚。

在范德康老人的影响下,儿子范沛先和大孙子范新颜都参过军。老人经常跟儿孙们讲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事。经历过硝烟战火的他,更能体会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是多么的不易,而全家人也都明白升国旗这件事在老人心中的分量。

范德康儿子 范沛先:他(升旗)主要的出发点就是感恩党,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么我的想法就是我要以爸爸为榜样。

20多年来,小院里的国旗换了一面又一面,而换下来的旗子,老人也都收好、珍藏着。他打算把这些国旗和升旗这件事一代代传下去。

范德康大孙子 范新颜:我们当然要接受了,要传承下去这个光荣传统,已经在我们家传承20来年了,肯定不可能从我们手上断掉,一直要传承下去。

范德康小孙子 范新波:每次只要家里组织升国旗,我肯定会把我女儿一起带过来,从小就让她感受这种氛围。等她长大回忆起来的时候,这一段经历对她而言,在整个人生的话肯定还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我们这种文化传承,以后可能要把它变成一种遗传基因一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