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这里居然与康熙、乾隆有关,故事太多了!

惊呆了!这里居然与康熙、乾隆有关,故事太多了!
2021-07-03 09:17 邯郸文旅 编辑:王梦洁

千余年来,无数将相王侯、英雄志士在磁州建功立业。一代霸主曹操在此观兵讲武、大展宏图;北朝名将兰陵王在此假面冲阵、一战成名;民族英雄岳飞在此挥师抗金、筑城募兵......当传说都已沉寂,只有文化和故事还在继续,记载着一个城市的过往和乡愁。走进那年岁月,来品味康熙、乾隆祖孙两代皇帝与磁县的那些故事。

清康熙年间,皇帝施行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工农生产、发展文治武功等政策,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国家文化艺术达到空前强盛。在此影响下,磁州地方官府结合当地山水、人文、城镇之特点,重规划、崇自然,遂有众所周知的磁州八景。其中,“官路荷风”是八景之一,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巡视途中,驻跸磁州,于官路射柳赋诗,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美谈。

磁县鼓楼(景嵩楼)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时任知州任塾为凸显古城方正端庄、经纬分明、中轴对称的格局,遂以鼓楼为中心,修建南北东西四门楼:南门楼为景嵩楼、北门楼为拱极楼、东门楼为迎旭楼、西门楼为庆成楼。鼓楼南北正中置有拱券,成为日常车马行人的交通要道,久而久之,从鼓楼通南北的道路成为驿使传送公文的必经之地,官府在此设休闲驿站,建皇帝出行宫苑,此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马大道。

官路荷风

磁州巡抚都御史王日藻,为维护官道畅通,确保信使路途神清气爽,捐出自己的俸银,沿官道两旁种植垂柳一万三千株,考虑到垂柳性喜湿地,每隔三里凿一眼井,起名:浇柳官井。沿路沟渠栽植荷花,盛夏来临,荷花盛开,垂柳依依。

《磁州志》记载:“出北门十里,夹中菡萏,叶香花色,与柳荫掩映,行人每停辔不忍去。”可见,当时官路不仅发挥交通枢纽的功能,还兼具丰富的生态景观,堪称磁州通往京城的“景观大道”。

古磁州地图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康熙帝西巡回銮,过河南,驻磁州。当时,河南巡抚徐潮携州官及百姓在官路恭迎圣驾,以磁州白莲藕为主原料,配以色泽鲜艳的蔬菜为辅料,别出心裁,经“藕厨”精心烹、炸、炒、蒸、炖、煮,做出十八道全藕宴,加上拼盘花样翻新、造型精美绝伦,成就形色味俱佳的“磁州绝藕宴”。吃遍山珍海味的康熙皇帝,品此佳宴,甚是满意,盛赞磁州白莲藕天下一绝。

康熙皇帝沿官路北行,见官路两旁垂柳根深叶茂,长势喜人,心生喜悦之情,行至北门五里开外,命停车下马,遥指一株参天柳树为目标,令皇太子及扈从大臣同射三巡,而康熙皇帝每发必中,一时之间,臣民瞻仰,成为千载盛事,磁州官路因康熙皇帝驻足射柳,亦被后人称为“御路”。次年二月,即康熙四十三年二月,河南巡抚徐潮为昭示康熙皇帝文功武略,特在康熙皇帝射柳之地建“射柳亭”纪念,并作“御射碑文”立于射柳亭中。


射柳图

因年代久远,射柳亭现不复存在,但河南巡抚徐潮所作“御射碑文”,载于民国磁县知事黄希文编撰《磁州志》中,成为磁州后人追古思今的宝贵史料。

《磁州志》载射柳碑文

乾隆年间,皇帝重视社会稳定,关心百姓疾苦,倡导文化自信,在位期间,多次巡视地方治理,考察官吏政绩,体察民风民情,因乾隆皇帝善于即兴著文吟诗,凡所到之处都会留下皇帝亲笔题诗。磁州官路射柳亭就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作。

诗中先赞磁州生机勃发的雄伟气派,再赞圣祖皇帝的文治武功无人超越,最后,用“安不忘危、孜孜不倦、心意恒笃”的治政理念升华主题。

公元1784年,已是古稀之年的乾隆第六次南巡回京,又跸临磁州,由于多日旅途劳困,食欲大减,时任州官精心准备了磁州又一绝“绿豆芽炒粉皮”,望着晶莹剔透的粉皮,品着爽脆鲜嫩豆芽,不油不腻,色形俱全,食欲大增,赞不绝口,即兴赋诗:烟花三月下磁州,唯有鲜粉乃珍馐。一去江南万千里,梦里还曾回磁州。

磁州窑文化、北朝文化、曹魏文化

康熙射柳皇家文化、自然山水风光

在此交相辉映

构成磁县独有的宝贵文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