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这百年

百姓心中这百年
2021-07-01 17:20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张静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喜迎百年华诞!

在这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时刻,本报隆重推出建党百年特刊,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主题,邯报融媒体记者兵分多路,深入我市各行各业采访百姓心中的“这百年”。

在采访中,大家用饱含激情的语气、最朴素的话语讲述着自己小家和我们国家这个“大家”的发展变化——“大家”安宁、小家和谐、时代美好,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党的无限热爱。

蓝天“卫士”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四级主任科员宁少峰39岁

2018年10月,宁少峰被公开选调到大气处工作。同月,我市出台《邯郸市空气质量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后十攻坚行动方案》,伴随宁少峰一同上岗的还有沉甸甸的使命。

宁少峰正在研究《邯郸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攻坚行动方案》。

“如何平衡好人民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所在。”宁少峰说。

我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是工业污染,但各个企业的规模和产能有差别,治理方案不能一刀切,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到各个企业进行调研,然后精准制定方案。

“为考察粉状物料企业的情况,我们在一天的时间内分别到成安、磁县和峰峰走访了8家企业。”对于宁少峰和他的同事来说,这并不算辛苦,因为白天调研后,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继续加班,讨论方案细则。

2018年进入大气处以后,宁少峰和同事们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加班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大气处的工作急活比较多,其实并不是工作急,而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心在急。

“早治理就能早改善,人民就能早一点拥抱蓝天白云。”宁少峰笑着说道。

前不久,宁少峰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但在他看来,大气处的每位同志都一样辛苦,他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疲惫不堪的时候,他也会问自己,每天的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让我的家乡能够映衬在蓝天下。能够接受时代赋予我保卫蓝天的使命,我倍感荣耀。”宁少峰的眼中透露着光芒。

2018年以来,我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快速改善。“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执行力,保卫蓝天行动能够较好较快地完成,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努力。正是因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和精准实施,才取得今天的空气治理成果。而且在大气处我感受到了所有党员干部的团结,大家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我觉得这正是党的凝聚力的充分体现。”宁少峰激动地说。

导出初心演出信仰

邯郸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杨彦领41岁

“做事不仅仅要做好,而且要做到极致,以达尽善尽美。”这是邯郸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河北省优秀导演杨彦领的人生信条。

杨彦领带领编导班学生拍摄影视作品。

杨彦领是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他肩负使命、心怀信仰,将自己的初心践行在做艺术、做教学和做人上。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杨彦领带领邯郸学院2020级二百余名学生创作了一部沉浸式舞台剧《又见白毛女》。白天搞教学,晚上组织几名老师给学生排练,深夜办公室改剧本、做舞台剧策划,这几乎是杨彦领的工作常态。

“要根据学生每天排练的情况,对剧本进行修改和完善,有时一改就到了凌晨三点以后,回家怕打扰家人休息,就在办公室沙发上将就一晚。”杨彦领笑着说道,家离学校很近,但最长的一次他10天没有回家。

一部二百人的大戏,涉及到的人员和事务繁琐杂糅,需要克服的困难自然也不少。“演员排练非常辛苦,有些学生不能理解,不愿意坚持。”杨彦领在排练之余,找学生聊天,让他们感受剧中那些生活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雄人物心中的信仰。

“受到英雄人物故事的启迪后,孩子们的参演状态越来越好,之前的畏难情绪也没有了。这部作品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堂党课。”杨彦领感慨地说。

“小时候我十分喜爱绘画,可那时没有条件。现在不仅学习条件良好,我工作的教学条件也越来越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仅感慨我们党的伟大,更感到是一种荣幸。”杨彦领说。

将“信仰”讲成故事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崔杰41岁

“小时候喜欢听爷爷讲英雄们的故事,现在我把英雄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宣传教育科副科长崔杰脸上洋溢着幸福。

崔杰为来访者讲述红色历史。

崔杰出生于军人世家,全家都是党员,她的爷爷还是建国前参军的老革命。小时候,爷爷经常给崔杰讲述先烈们的光荣事迹,久而久之她便对共产党员产生了崇敬之情。大学毕业后,她来到烈士陵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讲解员。

讲解员并不是简单地背史料,想要将故事讲述清楚,让听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和领会到革命先烈的精神,还需要讲解员将历史背景、人物思想等都了解全面且透彻。

“资料室的史料都很珍贵,规定的借阅时间为一天,很多时候为了赶时间看完资料,甚至连吃饭和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当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后,会觉得豁然开朗,疲惫感瞬间消失了。”崔杰回忆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学习左权将军的英雄事迹,崔杰几次到左权将军牺牲的十字岭实地考察和学习。

“有时候在资料中找到一张照片,但老照片中的图像难免会有不清晰的情况,为了搞清照片中的故事,我们也会实地考证。”崔杰告诉记者,而这些学习和研究的时间,都需要讲解员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完成。

“左权将军为了革命,牺牲了与母亲妻儿团聚的时间,所以现在我们不仅要传颂英雄们的英勇事迹,更要弘扬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崔杰说。

每一次讲解,对崔杰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洗礼。“不管是业余时间读英雄们的故事,还是为来访者讲述他们的故事,我都会被革命先烈的精神所触动。在我心里,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有着敢于面对牺牲的豪壮和敢于担当的气魄,所以我们的国家日益繁荣,我们的民族日渐强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崔杰深感荣幸和自豪。

邯报融媒体记者武悦文/影

“你”习惯说责任哪怕暂时不被人知

抗美援朝老兵芦明仁84岁

晚上九点,嘈杂的村庄终于安静了下来。刚结束站岗任务的芦明仁被指导员叫进了办公室。窑洞里,在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下,没有宣誓,没有党旗,一场略显“简陋”的入党仪式正在举行,而这个画面发生在1958年的异国他乡——朝鲜。

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芦明仁。

当时21岁的芦明仁尽管才参军一年,但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组织考察后决定发展他为党员。在朝鲜的日子里,芦明仁每日排雷、站岗、开展工程建设。

在时刻处于生与死的考验下,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里,芦明仁在寒冷的室外练习刺杀,穿着普通的棉衣,冻得浑身发抖,握着枪支的手指已经蜷缩,背负重型设备的肩膀也积劳成疾,他却始终满怀一腔报国热情,将汗水挥洒在异国他乡。

返回祖国后,芦明仁听从组织安排,马不停蹄地奔赴甘肃酒泉,负责修建地上跑道工程。“周围都是荒漠,在那里工作几个小时下来,嘴里眼睛里都是灰。很多重活累活,我是党员,必须得冲锋在前。”而这份责任源于最朴素的感恩,“小时候我家里穷,家中8个兄弟姐妹,只能靠沿街乞讨混口饭吃。后来是党让我吃饱了饭,穿上了保暖的衣服,所以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党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芦明仁说。

因为任务绝密,芦明仁过了几年隐姓埋名的日子,写信回家用的都是假的部队番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作为一名工程兵的他,响应党的号召,哪里艰苦去哪里。60岁退休之前,芦明仁的脚步遍布了全国各个角落,荣立过三等功,还先后被评为五好战士、模范党员等。

如今已经84岁的芦明仁,每天坚持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前些天看到神舟12号顺利升空的消息,他激动地落下了眼泪。他说:“因为我之前在酒泉那边工作过,我知道有多艰苦,我知道这个成就有多不容易。看到国家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强大,我真是高兴!”

作为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和建设者,这个有63年党龄的老党员目光坚定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党为什么能把祖国建设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她是为了咱老百姓生活得好,为了整个国家的富强。现在我也要求我的孙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我们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你”习惯说我来哪怕危险随时到来

首批支援藁城流调队队长、市疾控中心生物制品供管科科长张连山59岁

岁末年初,从石家庄暂停到慢慢重启的日子里,邯郸市疾控中心派出的首批支援藁城流调队队长张连山和队员们每天行走在人影寥寥的藁城街头,直面最危险的地方,和确诊病例面对面地接触。

张连山在工作

虽然每日发布的确诊病例行程轨迹信息只有短短几行字,但其中每个精确的时间点、每个确定行程的背后,都需要张连山这样的流调人员不分昼夜地与病毒赛跑。

为了查清患者发病前的行动轨迹,找出患者可能接触的人或物,掌握“一手情报”,“打破砂锅问到底,踏破铁鞋处处寻”,这是张连山和队员们工作最生动的表述。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身上出汗如洗澡,寒风一吹,汗又变成了“冰”。为了抢时间,张连山有时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

“你们是从哪里过来的啊?”“我们是邯郸的。”“看到你们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张连山感受到村民发自内心的信任。

“小时候村里的广播里提到党员先锋队,听到谁家里出了党员就觉得很光荣,哪个工作小组有党员,就觉得踏实。”如今,作为党龄24年的老党员,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让老百姓感到踏实的人。

“当时,一听石家庄有疫情了,我们这些党员就抢着报名。”张连山说。一场疫情,让很多之前的幕后“英雄”走到了台前;一场大考,让很多党员对于最初的誓言有了新的理解。

。张连山作为新时代的党员,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如今,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这场疫情之战,是因为党就是“主心骨”“定盘星”,她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守望相助,是这次成功抗击疫情的关键。

“你”习惯说放心哪怕让家人偶尔伤心

邯郸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朱赛伊8岁

朱赛伊是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从记事起,生活里就常常缺少父亲的身影。“那时候我还小,就觉得爸爸总是说话不算数,明明答应好了周末陪我玩,却每次一接到电话就不见了。”爱出差、爱爽约,这是朱赛伊对父亲的最大印象。

少先队员朱赛伊。

两年前的一天,朱赛伊看到卧室里的行李箱,就知道爸爸又要出差了。通过听父母聊天得知父亲要走一年的消息后,她常年累积起来的委屈一下涌了出来,“你不能不去吗?为什么非得你去啊?”“爸爸是党员啊,得冲在前面才行。”“什么是党员啊,不当了是不是就不用去了,那爸爸你别当了。”那晚睡觉时,朱赛伊紧紧抱着父亲的胳膊,但第二天醒来,家里还是少了父亲的身影。

“后来我听妈妈讲,爸爸去了很远的西藏,那里有个很贫穷的县,海拔很高,山上常年都有积雪,所以那里的小朋友家里是没有通电的。爸爸所在的国家电网,就是对其进行定点帮扶,架设高压线路,为藏区农牧民送去光明的。”朱赛伊尽管不知道父亲每天的工作内容,但她知道父亲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如今已经上三年级的朱赛伊,听到课上老师讲陈独秀、李大钊……在听这些中国共产党员的故事时,她脑海里浮现的都是从西藏回来又黑又瘦的父亲。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多亏了先辈们,而我爸爸就是那些先辈的接班人,只不过我爸爸是和平年代的。我之前总埋怨爸爸不陪我,现在不会了,我知道爸爸是舍小家为大家,是个英雄。等我长大了,也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党员,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朱赛伊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朱赛伊晚上写完作业后,听着电视里的歌声,也跟着唱了起来。她转身看了看在沙发上已经睡着的父亲,目光里满是敬佩。因有这样的共产党员父亲,她觉得很骄傲。

邯报融媒体记者薛雅兰文/影(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张晓岚20岁

“说到马克思主义,我脑海里会立刻想到一句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0岁的张晓岚,是一名大二学生,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

张晓岚在学校图书室。

采访中,张晓岚告诉记者,她第一次听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她的中学时代,当时她在我市第三中学上高中,历史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那时候她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思想理论,为中国救亡图存指明了方向。但心里又觉得太过遥远,也比较抽象,因为没有感觉到这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上大学后,我觉得自己才开始真正系统地去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张晓岚说,“在大一时,老师从《政治经济学》入手,结合《资本论》给我们揭露了资本主义不断剥削工人剩余价值、只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丑恶嘴脸,而马克思主义呼吁工人阶级要勇于争夺属于自己的权利,致力于构建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加深了我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开阔了我的视野。”

大学期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张晓岚更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意义,也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马克思主义,让我更清醒地读懂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读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想无论我们今后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失去信仰。”张晓岚说。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觉得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生活,最重要的是做到脚踏实地,遇到挑战要勇于担当和创新。”张晓岚告诉记者,今年的6月8日,她已经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在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她的内心感慨万千。

“虽然我与马克思不处于同一个时代,但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我思想方向的引导。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挑重担,传播马克思主义,做一名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马克思主义者。”张晓岚说。

他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五里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郑鹏32岁

党龄6年的郑鹏,是丛台区苏曹乡五里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

正在办公室工作的郑鹏。

谈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话题,郑鹏说,他小时候第一次听说马克思主义,是听家里的大人说的,当时心里特别好奇:马克思是谁?马克思主义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叫马克思主义?后来上中学时,他在课本上看到了马克思和他的故事,知道了马克思是德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很了不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不断地学习,他从学校老师和课外书籍中了解到越来越多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知识。懂得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包含了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两个部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郑鹏说,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内心既对马克思本人充满敬意,又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充满向往,心里常常会想,究竟是怎样伟大的人才能提出如此伟大的指导思想。

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无限向往,他正式步入社会,来到社区基层岗位。郑鹏说,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在刚开始工作时,他并不能完全适应,总感觉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和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不一样。“在迷茫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我,让我选择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道路,并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出现了新问题,具体分析,攻坚克难。”

采访结束前,郑鹏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以致用,以理论结合实际,迎接工作中各种新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播者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贾子娟30岁

“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伟大精神导师。”中共邯郸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贾子娟对记者说。

正在接受采访的贾子娟。

“在我的印象中,我最熟知也是我读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通俗,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的发表意义重大,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源头活水,值得我们反复阅读。”贾子娟说。

“作为一名党校教师,马克思主义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贾子娟告诉记者,多年来她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因为本职工作就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所以她始终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

在对学员开展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她注重基础理论研究,通过潜心钻研、精心备课,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引导广大学员要实事求是,从现实出发,摈弃浮躁,正确认识自我,坦然面对压力,理性看待问题。贾子娟对记者说,“能在三尺讲台上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传播者,更好地做到用学术讲政治,这是我的使命与光荣。”

正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中国的影响是长期的、深刻的,这一影响并未结束,必将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光辉的未来。”贾子娟说。

邯报融媒体记者周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克思教我“乐于助人刻苦勤奋”

经开区世纪路小学四年级(3)班学生马小丫 12岁

马小丫今年12岁,是经开区世纪路小学四年级(3)班学生。她第一次知道马克思,缘于一份报纸。

马小丫担任小小宣讲员,为家长讲红色故事。

今年3月的一天,马小丫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参观,被里面多份发黄的老报纸吸引。在一张1982年12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她第一次看到“马克思”这个名字。

“爱做好事的人才会出现在报纸上,这个叫马克思的人做了什么好事呢?”马小丫特别好奇,她向校长王丽芳提出这个疑问。王丽芳告诉她,马克思是个了不起的德国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他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书。为了让马小丫进一步了解马克思,王校长建议她看一看马克思的生平传记。

在父母的帮助下,马小丫找到很多关于马克思的生平资料和图片。她知道马克思是个大胡子叔叔,而且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通过阅读,她认为,“马克思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勤于思考的人,这也是我最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为了能像马克思一样多做好事,马小丫主动帮助工作比较忙的父母做家务,并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经过几个月的尝试,马小丫不但能炒菜、蒸米饭,还学会了包饺子,她如今已经成了父母的好帮手。

马小丫来自农村,今年刚转学到世纪路小学,她的英语成绩比同学落后一大截。她记得曾经读过一篇关于马克思刻苦读书的文章,“马克思每天去图书馆读书,把自己座位下的地板踩成了坑,我就学习他这股刻苦劲头,坚持每天早起半小时读课文和背单词,如今我英语成绩提高很快,前不久,老师还让我当了英语课代表呢!”马小丫高兴地说。

马克思主义引领群众走上幸福路

临漳县张村集乡胡周村农民张福堂 66岁

今年66岁的张福堂,是临漳县张村集乡胡周村的农民。他现在除了耕种7亩地外,就是练毛笔字,书写中国这些年来的可喜变化。

张福堂参观毛主席专列停靠处

张福堂记得,他最早是从年画上看到马克思的形象。小时候过春节,家人在腊月二十三打扫完屋子后,会在墙上悬挂五位伟人的年画,父亲告诉他,其中位于最左边的大胡子老头就是马克思。

上中学时,张福堂发现学校图书馆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等书籍,他便把这些书借出来阅读。他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学问,实际上,所谓无产阶级,就是劳动阶级、人民群众的代名词。因此,马克思就是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就体现在一步步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过程,我恰好经历了这个过程。”张福堂说,他上初中时,因为交不起学费,曾经萌生辍学的想法。老师把他的情况向学校汇报。很快,学校为他申请了每月两块钱的助学金。有了助学金,他顺利读完了初中和高中。

高中毕业后,张福堂回村参加集体劳动,因为有文化,他被村民选为记工员和民兵连长,并于次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知识,查阅文献、做实验,了解土壤结构、肥力、含水率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并将马克思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应用到科学种田中去。

渐渐地,张福堂掌握了科学种植粮食作物的方法,开始一门心思种地,借助科技的翅膀,地里庄稼的产量节节攀升。“我种的七亩试验田,每年收15000多斤粮食,可供五六十人食用一年。”他说,科学种田取得成功后,他又开始学。习养殖长毛兔技术,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1996年,他家安装上固定电话,住上小洋楼,成为村里较早致富的人。

走进新时代,村里原来的土路变成柏油路、旱厕变水冲厕、垃圾坑变成小花园,村里的农田实现集中灌溉和机械化作业,村民住院看病还能报销。“百姓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张福堂说。

马克思主义再创人间奇迹

邯山区经济开发区招商合作局副局长高深深 30岁

今年30岁的高深深,是邯山区经济开发区招商合作局副局长。他亲身参与三年的扶贫工作,目睹了燕赵大地上展开的脱贫攻坚精美画卷,看到山沟沟里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力量,更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高深深在田间和村民商量致富办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反贫困的理论,我们打赢扶贫攻坚战,就是要反贫困,创造人间奇迹,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高深深说,在扶贫工作中,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紧密依靠群众,坚持脱贫成效由群众说了算,最终赢得群众信任,顺利完成党和政府交给他的任务。

2018年3月,高深深到大名县的李未后村驻村扶贫。他记得最初走访入户时,大多数村民向他投来质疑和不信任的目光。短短1个月里,高深深走访了全村所有贫困户,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发放爱心联系卡,和他们一起谋划脱贫出路。

“贫困户李争家的房子年久失修,经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我就帮他申请危房改造,让他不花钱住进新房;贫困户李兰群养的猪出现滞销,我发动单位同事和朋友采购,让他不出门就能挣到钱;贫困户李巧爱因心脏病到县城住院,我多次到医院陪护、替她跑报销手续,一直忙到她康复出院……”高深深说,这三年来扶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贫困户的一个个难题得到解决,村民对他的认识也慢慢转变,真正把他当成了知心人、贴心人。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高深深带领全村人一起修路、安装路灯、改造危房、整治人居环境、修建健身广场等,并从光伏发电分红、产业入股分红等方面入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高深深所在工作队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李未后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20年底前全部实现脱贫。这一年,全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创造了一项人间奇迹。

“我投身到脱贫事业后才终于明白,我要向马克思学习的,是他对信仰的坚定。”高深深说,“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我主动申请继续驻村,接着去完成新时代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力争再创人间奇迹。”

邯报融媒体记者刘昆/文 邱勇慧/影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每天天刚亮,涉县南沟村村民张晚生,就起身去牛棚查看他家的牛,这已成了他多年的习惯。在邯郸日报社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张晚生和妻子目前已经养了八头牛,他的家庭是中国减贫事业成就斐然的一个缩影。

驻村工作队和张晚生探讨养牛致富之路。

由于南沟村村集体产业不发达,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匮乏,工作队驻村后,赴石家庄、邢台、聊城多地考察,结合张晚生本人意愿,确定了养牛这条可以尝试的道路。2020年4月6日,张晚生从邮储银行工作人员的手里领到了4万元的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开始了他的养牛之路。

张晚生和妻子每天从早忙到晚,搭建牛棚、给牛准备饲料、定量喂饲、清理牛粪,从开始的1头牛,到如今的8头牛,家庭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靠双手摆脱了贫困。

据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董国强介绍:“从2021年年初,我们又为张晚生争取了更多的金融贷款,并联系涉县人力资源部门对其进行业务和金融知识培训,全力帮助他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南沟村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

家门口的免费疫苗

“在家门口打上了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太好了。”6月24日,在丛台区丛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的居民李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居民有序排队打疫苗

“昨天晚上,安徽智飞龙科马疫苗已经运抵邯郸疾控中心,丛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工作人员拿着冷链包第一时间到区疾控中心领取疫苗”,王海深医生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各个区提前进行了疫苗接种统计工作,根据配比,国家相关部门从疫苗厂家调配疫苗,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打上免费疫苗,以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王海深说:“医院安排医生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在班在岗,为群众接种疫苗。同时,医生在微信群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比如疫苗什么时候到、打疫苗后的注意事项等,以服务居民接种疫苗为工作中心。”

当天记者在丛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看到,居民正有序排队接种疫苗,出示接种二维码、医生出具接种单、接种疫苗,全程不到3分钟,打完疫苗后的居民坐在留观区休息。“感谢国家,我们一起打疫苗,争取早日战胜新冠疫情,愿国泰民安。”在留观区休息的一位市民对记者说。

用爱履行责任,用心践行担当

在市社会福利院,目前居住院民有238人,其中成年院民80人、18岁以下儿童158人,均有病残。这家专门收养城市孤老、孤儿、弃婴、弃残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机构,年复一年,悉心照料居住在这里的院民,用爱践行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福利院孩子在做中药熏蒸治疗

面对脑瘫、先天愚、脊柱裂、先心病、自闭症、精神障碍等形形色色的病患院民,福利院工作人员积极救治精心护理,针对每个人的情况,给予卫生清洁、饮食照料、日常健康观察、功能训练、安全保护等24小时精细化护理照料。弱有所扶,他们为特殊群体撑起了生命的朗朗晴空。

“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让坐着的孩子站起来、让站着的孩子走起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明天计划”等项目,积极争取资源,建立康复工作室,开展运动治疗、水疗、中药熏蒸、理疗等康复工作,帮助残疾儿童减轻病残,提高生存质量。

“使每一名适龄孤残儿童都接受教育”,特教班的老师们结合儿童心理特点,开设识物、识字、辨色、生活自理训练教学场景,给孩子们提。供发展自我的可能。每逢节日,福利院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工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进自我认知、学习情绪调节、疏导心理问题、提高集体认同感,感受福利院大家庭的温暖。

党史馆迎来学习参观热潮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磁县直南党史馆便迎来党史学习热潮,目前已有270余家单位、近2万人次走进党史馆参观。

讲解员正在向观众讲解红色文化。

展馆内还原了直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成立、华北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磁县抗日民主县政府选举成立大会、邯郸战役等场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成功的关键。每讲解一次,我的感受就深入一次,在那个年代,革命事业得以胜利,红色政权得以建立,最根本的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振兴之路、富强之路、惠民之路。”讲解员李艳姣通过自己的讲解,向观众呈现着邯郸的红色文化底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初心之路。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李艳姣向观众讲解道。

邯报融媒体记者曹楚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很快乐

“我喜欢我的校园,除了能让我学到丰富的知识,还有爱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每天上学我都很快乐。”荀子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的顾家睿对记者说。舒适的学习环境,亲密无间的好同学,丰富的社团活动,这就是顾家睿最喜欢的校园生活。

语文课上老师为顾家睿解决疑惑。

走进荀子实验小学,幽香四溢,映入眼帘的丁香树,枝繁叶茂。清晨,一阵阵洪亮的读书声,声声入耳。多媒体屏幕上放映着一组有趣的图片,语文老师用一个小故事开始了当天的授课。一个游戏、一段音乐……每天不一样的开讲方式,总是吸引着同学们。

除了丰富的课堂知识,吸引孩子们的还有学校开设的各种兴趣课程。一间间专用教室干净整洁,音乐室、书法室、陶艺室、舞蹈房、实验室……每个课程都有一名专业老师负责。每到社团有活动时,不同班级的学生汇聚于此,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探索课本外的世界。

小学午餐供应和课后服务,是2021年我市教育系统作为便民服务推出的两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新时代,教育工作在不断创新,让孩子们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校园是一片净土,除了如风景般的校园,还有那悦耳动听的笑声,那是孩子们快乐的心声。

我很兴奋

“好兴奋,我又多了一种选择。”刚刚参加完中考的韩瑞泽告诉记者。6月25日,她在市教育局开放的模拟填报志愿上看到,市第五中学和市一中并列出现在第一志愿栏中,但她对市第五中学并不很了解。直到28日,从新闻报道上了解到市第五中学的情况后,她兴奋不已,相较于其他重点高中,市第五中学离家很近。此外,与市一中联合办校,实行同步管理与教学更是她心动的主要原因。

韩瑞泽在查看志愿填报信息

复兴区自建区以来,始终没有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这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堵点,也是老百姓心中的痛点。此次落成的邯郸市第五中学,是市委、市政府继市一、二、三、四中之后,在主城区西部重点打造的一所公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现招生工作即将启动,计划招高一年级20个班共约1000名学生。市第五中学的设立缓解了学生择校难的问题,也将填补我市主城区西部省级示范性高中缺位的空白。

就在市五中揭牌落成的当天,韩瑞泽父母带着她来到学校门口看了看这所心仪的学校。现在的她就是静静等待成绩的公布,填报志愿时,勾选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我很踏实

“我终于在邯郸有了家,房子离单位和孩子上学的地方都很近,政府的政策让我从中受惠,现在的我生活很踏实。”今年6月刚搬到百家乐园东区公租房里的李军军对记者说。

李军军的儿子在新家写作业。

李军军和爱人同是临漳人,在邯郸上班的这几年,两个人经常往返于县城与市里之间,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便在市里租房子住,每个月要花去收入的1/4用于房屋租赁上。去年了解到公租房这一惠民政策,他便开始申请,经过申请、审核与等待,终于在今年的5月底,分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房子。每个月不到500元的房租,使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今年9月份即将读小学的儿子,也可以就近入学了。

百姓的住房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一大民生问题,保障性住房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记者从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了解到,2021年我市主城区累计建设分配保障房22312套,约124万平方米,惠及困难群众约6.5万人。

好的生活源自好的政策,李军军的安居梦实现了,每天下班接孩子回到家中,过着自己平凡而又踏实的生活。

我很幸福

“一路走来,国家对老年人的照顾体现在方方面面,退休有养老金,看病有医保卡,就在去年,我们社区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让老人守着家养老,每天和老伙伴们打打球、读读报、唱唱歌,真的很幸福。”说这句话的是72岁的任守亮老人,邯郸电厂退休职工。

72岁的任守亮老人依旧精神抖擞。

光明桥街道电厂南院,居住的大部分是电厂退休的老人,在这个社区里,他们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乒乓球比赛,书画班,舞蹈班……任守亮还组织起30人的故事班,每周一下午,为大家讲述党史故事。除了讲故事,大家还追寻着党的发展历程,一起到革命景区旅游学习。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今交通便利,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公交车,我们想去哪儿就可以去哪儿;养老服务进社区,党和政府把政策实实在在落到实处,我们现在就想好好活着。”对于任守亮老人来说,他们现在更加热爱生活,用他的话说,只有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表达出他们内心对党的热爱。

邯报融媒体记者赵鸿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开天辟地大事变不忘初心永奋斗

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9514.8万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1921年,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在18平方米的房间内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改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迎接建党百年,许多人心怀崇敬而来,面向党旗,在初心始发地重温入党誓词;许多人带着思考而来,迎来第一个百年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创业究竟何以成功?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高洋

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对瞻仰参观者而言,这不仅是“寻根之旅”,更是汲取精神力量的“加油站”。“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等成了电子留言屏上的高频词。大家怀着初心而来,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带着使命而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神州大地早已换了人间,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打破了坚冰,今天,用火炬照亮征程。成就是巨大的,而且必将变得越来越辉煌,而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接近目标,越考验耐力,越应拧紧发条。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继续创造人间奇迹,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昂扬进发!

入党誓词照初心继往开来担使命

七一前夕,全国各地充分利用革命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组织开展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和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贾子娟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组织新老党员代表集中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生动展现了我们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接续奋斗的蓬勃气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党的队伍,党的生机与活力愈发彰显,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愈发提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短短80字,却字字直抵人心,句句直言忠诚。坚守誓词、终生不渝,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的真实写照。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作为一名党员,要经常对照入党誓词这面镜子,修身正己、锤炼党性,既要入脑入心、刻骨铭心,更要始终恪守、见之于行。

入党誓词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而初心和使命是我们百年大党永远年轻的关键原因。一路走来,我们党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一初心和使命,才能够历经磨难而淬火成钢。面向未来,每名党员都应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把初心和使命凝结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回望百年风云,信心百倍。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对历史最好的庆祝,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以建党一百年为新的奋斗起点,铭记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我们所开创并矢志推进的伟大事业,必将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