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群众唱主角 文明传到家

清河县:群众唱主角 文明传到家
2021-05-28 17:16 河北共产党员网 编辑:张静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王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实践中心“搭台”、基层群众“唱戏”。清河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让村里百姓办村里人自己的事,逐渐形成了广泛参与、方式灵活、效率较高的“微治理”体系,即解决了实践中心志愿服务者的来源问题,同时又破解了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

“金牌大柜”解的是“心疙瘩”

“厉害,金牌大柜被全国点名啦!”

“我们也给咱的金牌志愿调解员点个赞!”

2020年11月份在张家港举办的全国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油坊村的“金牌大柜”志愿项目成功入选,当地群众听说后,纷纷给志愿调解员们点赞。

“大柜”是清河当地农村帮助村民办理“红白事”、解决矛盾问题组织的俗称,一般由村干部和德高望重老人组成。近年来,油坊村充分利用“大柜”组织的优势,探索成立了“金牌大柜”志愿项目,聘请离任村干部、老党员、红白理事会成员等担任金牌调解员,重点解决群众邻里矛盾、婆媳不合、信访诉求等问题,让群众遇事有地方说理、有“明白人”评理、有基层组织处理,使矛盾纠纷提前消解、就地解决,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乡村治理推进会暨金牌大柜培训会

随着“金牌大柜”名气的远扬,有村民主动找“金牌大柜”来解开“心疙瘩”。“金牌大柜”的调解员们把文明的春风潜移默化的送入了村民心间。经过无数次的调解,总结不足、改进措施,调解员们也摸索出了一套运转有序的调解流程:成立组织,建好队伍。组建主力军做实群众思想工作,吸收有威望的乡贤、老党员、德高望重的老人等组建成志愿队,发挥“连心桥”“老娘舅”作用。收集诉求,分类下发。志愿者轮流坐班,通过走访、群众主动上门、微信群反映等渠道,将各种诉求收集造册,分类下发给各志愿队。查明原因,约谈化解。根据诉求,走访到户查明原因,将双方约到“金牌大柜”工作室,通过金牌调解志愿者摆事实、讲道理、做工作,达到双方满意,签字和解。回访督办,测评结果。一个月后对调解事宜进行回访,查看调解方案是否落实,并让当事人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价。对于结果,99%的群众既服气又满意,实现了辖区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提升了村级自治能力,培育了良好的乡风民俗新风尚。

目前,“金牌大柜”共有“金牌调解员”380人,调和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解决群众大事小情各类问题8000余件。目前,按照典型引路原则,各镇纷纷来此学习借鉴,“金牌大柜”正在全县铺开,成为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

“金牌大柜”志愿调解员正在做群众工作,进行现场调解。

“志愿服务队”帮的是“新章程”

在农村红事大操大办、白事相互攀比,让很多农民朋友背上了不堪重负的人情债、金钱债,成为乡村治理的一大难题。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动融入,积极探索,发挥基层实践站和志愿者作用,在志愿服务中推进移风易俗,涵养乡风文明。

油坊村率先破题,充分利用文明实践站,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成员和乡贤吸纳进来,成立“红白事帮办”志愿服务队,谁家有红白事,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首的“红白事志愿队”第一时间到场,帮忙张罗相关事宜,在帮忙中严格按“红白理事章程标准”办理,即实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又体现了邻里互助,受到村民一致响应。

村“两委”制定红白事事宜报备制度,明确婚丧事操办流程、标准,细化奖惩措施,红白事帮办志愿队以“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回访”方式,参与到各环节、全过程,推动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治格局。

如今,油坊村推崇厚养薄葬、勤俭节约,丧礼上再也看不见披麻戴孝、吹拉弹唱、花炮遍地等现象。丧事简办,不穿孝、不磕头、不摆席、不办花炮、不请戏班,费用不超8000元,婚事不请司仪,村党支部书记亲自主持,酒席不超15桌,每桌不超300元。

有规章制度更有人性化的帮衬。“有志愿队帮着办,既不怕超标,又多了帮手,以前的攀比心都成了感恩之心”,“那些陈规陋习早该改改了,早改早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推进移风易俗,每家都是受益者。

树新风、扬正气、革陋习、讲文明。当下的清河,各村红白理事会志愿队已成为群众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好管家”。移风易俗“软”管理、“硬”约束,即达到了弘扬乡风文明、又做到了为群众减负。 2019年以来,油坊村推动红事新办、丧事简办100余次,为群众节约费用40余万元,红白事有了新标准、新场地,文明新风入万家。

“村里群众”唱的是“主角”

文明实践站不仅要建起来,关键还要用起来、火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在志愿活动中让群众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以志愿服务推进乡村自治,带动乡风文明。

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充分利用镇村文明实践所、站,在基层实施“爱心小院”“爱心衣坊”“爱心手拉手”等爱心系列公益项目,让群众成为志愿服务主体,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将文明实践建在群众心里。“爱心小院”实现了“爱心餐厅、志愿基金、小院讲堂、百姓说事室、义务理发屋”等八个一标准,村里的老党员、文艺爱好者都聚到文明实践站的爱心小院,把这里当成志愿服务的大本营。

老人们聚在爱心小院里共享孝心餐

村村有品牌,处处有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乡村志愿服务搭建起一个好的平台、好去处,每个村都有自己传播文明的新方式。“志愿服务”已成为清河一道亮眼又暖心的风景,群众由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从“当观众”已经成为了唱响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的“主角”。前不久,清河县的“爱心小院”成功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全面铺开,更贴近百姓需求的文明实践点也在不断增加,全县6各镇1个开发区共7个文明实践所、193个村级文明实践站全面建成,志愿者从最初的2万余人增加到近6万人,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服务群众达10万余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