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易地扶贫搬迁的生动写照——户村社区

【新春走基层】易地扶贫搬迁的生动写照——户村社区
2021-02-24 09:12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冯亚丽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初春时节的魏县前大磨乡户村社区,一派喜庆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挂灯笼、贴对联、炖肉、炸丸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漫步在社区宽阔整洁的街道,只见白墙灰瓦二层小楼整齐排列,独立小院宽敞大气,水泥地面干净整洁,光伏路灯造型美观,文化墙面韵味十足,排水管道雨污分流……

一幅易地扶贫搬迁交融于美丽乡村的动人画面跃然眼前!

如今,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魏县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他们告别了漳河河道里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了新房子,开启了新生活,过上了好光景,笑声回荡在村庄的大街小巷。

2月1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邯郸日报社和邯郸广播电视台联合组成的“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一行前往魏县前大磨乡户村社区,聚焦当地易地扶贫搬迁“拔穷根”,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动人故事;展现当地干部群众上下同欲、扎实苦干的精神风貌;感受搬迁群众的幸福新生活和美好新期盼。

户村社区街貌 周绍宗/摄

搬离河滩,挪出“穷窝子”

连清河家原来住在漳河魏县段北大堤内的任户村,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每到漳河进入汛期,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面临水患威胁,一家人辛辛苦苦几十年,面对的依然是贫困。

“住房条件差、生活条件落后,看病、孩子上学、甚至赶个集都交通不便,村里也没啥集体收入,”村党支部书记连富强说,“全村总共120户543口人,建档立卡户就占到33户130人,河道上的苦日子大家都过够啦!”

2016年,按照国家“五个一批”精准脱贫规划,包括任户村在内的魏县12个地处漳河河道村庄纳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范围,启动建设6个安置社区。易地搬迁工作启动后,从搬迁规划到社区选址、再到户型设计,群众全程参与:新建的“户村社区”位置选定在距离任户村北2公里处,使搬迁群众保留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既可行洪避险,又就近便利。

“一切工作都以让群众满意为标准。”魏县发改局局长、搬迁办主任李刚说,“我们严格落实搬迁政策和建设标准,所有贫困人口人均住房面积限定25平方米,对条件较好的群众,引导理性、务实装修,严防大额举债搬迁、装修,让群众搬得起、住得下。”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拆旧搬新,村里跟村民签订《搬迁拆旧协议》,推行‘党员自身带头拆、村干部动员亲人带头拆、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头拆’工作机制,把村里有威望的社会贤达充实到拆旧复垦工作小组,增强透明度,加快拆旧进度。”李刚说。

“其实一开始我不想搬,当时家里房子新盖了没多久,自己觉得日子比以前强不少,加上九十多岁的老父亲也不想离开老家。”村民连清河见到记者便打开了话匣子,“村里、乡里的干部好几次来到我家,不讲大道理,就聊搬迁后能过上啥样的生活,住‘洋楼’、走平路、出门就有公交车,冬天不冻、夏天不怕水灾,我们还能说啥?搬!”

“拆旧搬迁不是小事,我们必须事事替群众‘想在先、办在前’。”前大磨乡乡长樊永锋说,“乡里为拆迁群众免费提供工程机器,还收购废旧砖块,一块旧砖按三毛八收购,全村的旧砖收上来用于全乡29个村的街巷硬化,面积达5.5万平方米,真正实现建筑废料再利用。对积极拆旧的群众,实行供暖补贴、免费拆除、赠送家电厨具等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大家拆旧积极性。”

作为全县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户村社区2018年5月破土动工,2019年8月全面落成并交付使用。从开工建设到顺利搬迁,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全村人先后如愿搬入了新家。

“现在每天都能回家吃上热乎饭,很满足!”连清河一家搬进了户村社区的新房子后,他和儿子不再去外地打工,在邻村谋了份种植蘑菇的活计,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住进新房,开启新生活

“看,这几排都是连排庭院住宅,一共160套,新社区的规划设计按照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进门就是小院儿。”连富强向记者介绍道,“最北边配建了两栋5层楼房,都有电梯,是给村里年轻人结婚、分户预留的,满足了老中青不同安置户的居住需求。”

新社区对每个社区配套建设了道路、通信、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学校、老年公寓、卫生室、村民服务中心、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推进。连富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建档立卡人口每人3000元25平方米、随迁人口每人10000元25平方米标准进行分房,多出的面积按1500元每平方米补缴差价,家里3到5口人的农户,每户只需要补缴6万元到8万元就能住进125平方米的二层楼,家里人口少的也可选平房小院,简单装修即可入住。

上午10时许,村民张青梅已经把过年的炖肉、丸子、馒头、花糕全准备好了,“我家不冷吧?在厨房干活儿再也不怕冻手了。”她笑着说,“现在就连厕所都‘进屋’了,住着二层小洋楼,是不是跟城里一样了?”这是张青梅一家在这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家里电视、冰箱、空调、家具一应俱全;分户安装的地源热能水暖空调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我们都算过了,一冬天下来电费不超过一千块钱,值!”

收拾齐整,张青梅换了一身“装备”招呼记者跟着她出门。来到社区广场,社区广场舞团成员早已聚集在一起,随着音乐声响起,她们分散列队,舞动节拍跳起舞,大家精神头十足。“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人家跳舞,自己想跳可是没有时间更没场地,现在住在这么好的社区,想啥时候跳就啥时候跳,大家可高兴了!”张青梅说。

“新社区、聚福地,新风新水新空气;第一条、要牢记,爱党爱国爱集体……”在户村社区,一面面家风古训文化墙,为整个社区平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文化韵味。“住进新社区,传统文化不能丢,还要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新风貌迎接新生活。”据连富强介绍,为培树文明乡风,弘扬新风正气,户村社区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选择家训原文译文,配以精致的壁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融合,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打造传统家训一条街,以文化人,陶冶民风。

据介绍,新社区建好后,魏县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服务入手,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物业服务中心,制定村规民约、装修规范标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打造文明乡风典范。同时,设立图书室、村民活动室、道德大讲堂,开展道德宣讲、手工艺培训、健康讲座,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后续产业,增收有保障

搬出河道是好事,但最大的担忧仍然来自生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以‘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指向,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做到实施一个项目,安置一批群众,实现一方脱贫。”樊永锋表示。

上午11时,记者来到位于社区西北一公里外的养羊场时,村民任张海正熟练地用机器加工着草料,他和同村的两位村民合伙在村北租下一块地,办了一个种养公司,先期投资40万元养殖种羊。“以前我们仨一起在外打工,一年下来挣的钱刨除吃住,最多落下个三四万块钱,现在岁数大了,一直想着回家。”任张海说,“现在养的这一百多只羊,年收入能有六七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搬进了这么文明干净的新社区,我们更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下一步,他们还想着承包旁边的扶贫项目——1000平方米的鸡场,把养殖业做大,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

“为了让易地搬迁的群众不光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子,还‘稳得住、能致富’,我们配套发展了一系列产业项目。”樊永锋带着记者来到任户村旧址,和煦的春风里,新翻耕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谈起下一步的发展,他如数家珍,村东750亩的密植梨种植园区项目已经实施两年多,明年即可产生挂果效益;通过流转土地在村东打造的特色瓜果种植园区,20亩温室大棚项目已经建设完毕,节后就要开始育苗,同时任户村旧址流转土地400亩用于栽植中国乡土彩叶杨新品种千红杨,将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扮靓乡村容貌;旁边谋划建设了占地40余亩的鱼塘项目,目前外部环境已经打扫完毕,鱼苗也已放入塘中;社区南侧建设的1000平方米“微工厂”,现在已经引进了一个服装加工项目、一个食品加工项目,春节过后即可投产;社区西北兴建了投资500万元、占地50亩的养殖场项目,建设了5个养殖大棚。经初步测算,投产后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万元,同时给社区居民提供30个就业岗位。为了方便一系列养殖种植项目产品的存放和运输,还将建设800平方米的冷库,现在地基已经打好,马上就可以开工建设……

“经过我们初步估算,这一系列产业全部落地投产后,能满足整个户村社区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只要大家愿意,都可以不再外出打工,就近就业。”樊永锋信心满满地说,“这些后续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将让易地搬迁群众获得稳定收益。有政策支持,有产业带动,户村社区乡亲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邯报融媒体记者 冀晋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