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的典范——白沙

【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的典范——白沙
2021-02-18 14:58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王梦洁
要过年了,白沙村村民赵风玉和丈夫侯文生在家中贴窗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邯报融媒体记者邢建伟摄

——聆听来自武安市白沙村的奋斗足音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层,如同我们和春天的一场约定。新春佳节,邯郸日报社和邯郸广播电视台40名记者组成五支联合采访小分队,奔向田间地头、深入厂房车间、坐在桌前炕头,感受民俗新风,倾听群众心声,捕捉时代脉动,用行动体验振兴发展中典型乡村的欣欣向荣,用镜头记录百姓向往幸福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美好故事,用文字见证新时代邯郸大地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一个个新突破。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自今日起,邯郸日报社和邯郸广播电视台将以全媒体阵容隆重推出“新春走基层·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系列报道,突出展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激励和动员全市人民在新时代的嘹亮号角中,在建设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征程中,都能用自己的方式,留下清晰的铿锵足迹。

春节期间,走进武安市白沙村,山峦含翠,湖水荡漾,宽敞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远处,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功能齐全的体育馆、涵意深邃的文化广场、整洁现代化的集体企业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行走间,如游画卷。

谁能想到,39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数年来,白沙村矢志不渝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从“靠山吃山”的资源型工业发展,逐渐向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生态可持续道路迈进。2020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25亿元,集体年可支配收入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5万元,成为如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特色村、中国幸福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河北名村、“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的发祥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沙,踏访他们奋斗足迹,找寻其“幸福密码”。

全国人大代表、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接受采访。

产业兴旺农民富

白沙村地处鼓山脚下,曾经是一个“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火,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的穷山村。“前面露着五个蒜瓣(脚趾),后面露着山药蛋(脚后跟),冬天都没袜子穿。”今年79岁的村民李恩善回忆道,“别说粮食不够吃,喝水要到一里地以外挑,旱时人都得坐着筐子下井掏水。”

1982年,时年28岁的侯二河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那时,白沙村欠着30多万元外债,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大河无水小河干,要富裕,还得发展集体经济。”看着村民渴望脱贫的眼神,侯二河反复思索后想到了从村西的山上找出路,石灰岩成为村民的第一桶金。办厂没钱、没电,他和村两委班子找门路托关系,跑断腿、磨破嘴,村民义务出工,吃住在工地,一次次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贷款买了十几台破碎机,白沙首个成规模集体企业——石子厂投产。为了打开销路,他们没有汽车就用板车、拖拉机把石子运出大山。当年,村里就还清债务,盈利两万余元。

白沙村荣誉展厅中的荣誉牌匾。

此后,白沙村2000多人凝聚一心,修水库、建渡槽、打水井,办铁矿、热油泵厂、加油站、焦化厂、洗煤厂、运输公司、免烧砖厂和白灰厂……“侯书记带着村干部总是冲在最前面,一起喊着号子推土、打夯。”原白沙铁矿矿长温小四激情地回忆着。1996年,他初任矿长,忙起来几天几夜不回家,每天用玻璃瓶装上香菜、葱花,开水泡下面条吃。“开始大家就住在窑洞里,地铺旁边水哗哗地流,巷道的水打在脸上人都喘不过气。为了解决巷道通风,大家连干了17天,有的腰酸腿痛跑到发电室内暖暖身子接着干,没一个喊苦喊累的。开矿当年就实现了盈利,村里奖励了我3万元,当场我们百十号人全平均分了。”温小四挥着手说道。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靠着脚踏实地的实干,如今白沙村已拥有30多家集体企业和20余个商业网点。“这是全体村民的功劳,事实证明幸福生活就是靠奋斗出来的。”侯二河坚定地说,喝水不忘挖井人,从2000年至今,白沙村每户村民都能享受到村里免费供应的米面油、肉菜蛋及免费供暖、医疗保险等,人均福利7000余元。“白沙村95%的劳力都在村办企业上班,月平均工资3000元。福利卡每月都有二三百元,一个人三斤肉、每人三斤菜,吃喝啥的都不用花钱,足够日常开销了。”村民张冬笑道,“还有上学、养老、就业问题,俺们想到没想到的,村上全想到了,啥事都不用自己愁。”

村民的幸福远不止这些……

从2003年开始,白沙村陆续投入4亿多元建起了120栋单元楼,形成五横七纵十二个居民小区的小城镇格局,让村民全部住进水电气暖齐全的新楼房。陆续建起福寿园、幼儿园、小学、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街心公园等群众活动场所,组建起老年秧歌队、青年文艺队等,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沙人真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白沙村的人民剧场白沙村的人民剧场,,内设电影院内设电影院。

转型升级农业强

2月7日,春风和煦,走进集生产、采摘、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清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让人眼前一亮。一座座砖砌大棚整齐划一,温室果木花卉、亭台楼阁相映成趣。该园区负责人侯利强告诉记者,双拱双模大棚浇水施肥、内外遮阳全部实现一体化智能操作。“园区一年四季有花有果有蔬菜,年产60多万斤,源源不断供向市场。”

“在这儿务工的30多人都是白沙村及附近村的,我们每天都7点前就到岗,主要负责裁枝、收割。”在园区工作的邵艳红说,“福利再好也是心血换来的,啥时候都得努力,日子才能一天比一天好。”

现代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白沙村绿色转型的决策。“前几年经济形势好了,但村民下班回家一抹脸就是一层土……没有好的生态环境,生活再富裕,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会打折扣,奋斗劲儿不能泄!”早在2000年,侯二河就未雨绸缪探索绿色转型之路。

白沙村关停了年利润上千万元的焦化厂,因地制宜建起全封闭式自动化环保型石料厂、闻名全国的环保型标杆企业“智能化高活性氧化钙厂”。“为了解决资金缺口,侯书记不等不靠,带领我们四处寻找合作伙伴、办贷款,村干部带头自掏腰包,建起电子化控制、封闭运行的水稳、沥青、商砼三条生产线,今年厂子循环生产实现利润3000万元。”武安市泓源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介绍,调整和转变后的工业生产,污染轻了,环境好了,群众笑了。

“在疫情影响下,去年白沙村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农业原本800人耕种的地,如今50人就保证生产,白沙农业正跨步向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迈进。”侯二河告诉记者,该村对2800亩地进行了集中流转,以“党委+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体规划,科学耕作,2020年全村每亩均增收1500元;相继兴建了猪场、牛场、鸡场、污水处理厂、饲料厂、有机肥厂、屠宰厂等,畜牧业产值达到3590万元。今春又启动建设自动化换气、调温的20万头猪场,以此为龙头带动农业全面改造升级。

“这里的湖水来自取暖地热泵循环水,农忙时还用于灌溉。”漫步如意湖畔,侯二河介绍道,这几年白沙村着力修复生态,对周边1000亩荒山进行绿化。2018年,制定了“中国白沙·优矿胜地”方案,提出“88山体复绿工程”,八年投资八个亿,为白沙添绿色,探索矿坑治理与发展的路径。每年大年初三,村民们就开始自发扛起农具上山挖土、运土,荒山上总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白沙人用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为一座座废弃矿山披上绿衣,现增加耕地1500亩。

“前几天冬季植树,喇叭一喊,全村十个组的村民一个不拉地准点到达北环,大家为啥这么心齐?不仅仅是福利好,更得益于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机制。”白沙村村委会副主任万振芳说,“这些年村里年年有项目。白天干活、晚上说事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侯书记每天早起六七点出来,晚上十点前就没有回过家。”村里创新实施“一制三化”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村领导班子还自立“六不准”规矩——不准经商办企、入股分红、承包项目、任人唯亲、公车私用、福利待遇高于村民标准,干部威信倍增,党组织凝聚力也更强了。

2020年全国名村影响力300佳排行榜,白沙位居第86位。从兴建厂矿壮大集体经济,到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昔日的穷山恶水摇身变为青山绿水……一步一个台阶,以工业起家的白沙已然蝶变,走在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列。


腊月二十六,村民赵风玉炸好了她的新年麻糖。

喜庆祥和农村美

2月15日,天刚蒙蒙亮,白沙村工作人员邵年河已开始了整村消毒作业,“我们每天都会对主次干道、体育馆等公众场所进行两消毒,仅84消毒液一次就要用400斤。”负责村防疫工作的侯建国表示,村里主要场所都增设了智能测温仪,村南北设置两个卡口,18名防疫人员24小时三班倒,负责出入人车消毒、排查登记工作。“村里旮旮旯旯都清洁消毒了,防疫措施很到位,我们很放心。”村民白巧云说。

春风拂面,白沙体育馆内前来健身休闲的村民测温、登记后有序走进场馆。“我们体育馆1.3万平方米,这里有实体场馆9个,虚拟场馆6个,篮球、乒乓球、保龄球、射击、阅览室、游泳池……不管您哪个年龄段的,都能找到你喜欢的健身休闲项目。”体育馆主管韩苏红自豪地说,该馆一年365天都开放,只要在村企业工作,全家人都可凭福利卡免费健身娱乐。

几位村民在白沙村人民体育馆健身房内健身锻炼。

体育馆北行,如意湖畔三五小孩奔跑着玩耍;楼下花园,几名老人在阳光下对弈畅聊;刚刚开放的智能图书馆内,两名年轻人正在与机器人对话寻找心仪的图书……“疫情不让串门,少了聚集,但喜庆劲儿也不弱,闲了绕着随处是景的街道走走,看电影、健健身、看看书,根本不觉得无聊。俺村为啥没有打麻将、争吵斗殴的?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企业或农业园区上班,每天都很充实,幸福得很。”村民侯小祥说道。

祥和的年味处处皆是。夜幕下,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大街小巷灯光璀璨,村委旁边“幸福来自于奋斗实干成就梦想”十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敲开村民侯文生家门,他和老伴正在观看村委录制的春节晚会,丰盛的晚餐摆满了桌。“这晚会比央视的不差啥,演员都是熟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歌舞、相声、戏曲样样精彩。”侯文生说,今年在外地工作的孩子都没回来,亲友拜年都通过视频电话,“边聊边在群里抢红包,可热闹了。”两杯酒下肚,他脸红了,话也多了,拉起老伴儿的手,又唠叨起了白沙故事,我们微笑聆听……此时此刻,万家灯火点亮的是一样的幸福。

大年三十,村民张为华一家在一起包饺子。

“这栋楼刚发下去。”走走停停,路过一栋欧式高层洋楼时,白沙村干部张为华随口一句话令人心头一震。据其介绍,该村人均住房近百平方米,这栋楼是为了满足想“换个样”住的村民的需求,“全屋精装,每平方米2000元,个人也就付个成本钱。”幸福就是这样,悄然滋润着每个白沙人的心田。

春已至,行愈远。侯二河谋划着新的一年:“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邯郸‘两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站在新时代、新奋斗的起点上,我们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为牵引,激发振兴新活力,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富民新渠道,计划用六年时间,完成利润总额24亿元,为村民人均存款50万元,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力塑引领新时代邯郸乡村振兴的‘白沙样板’。”

邯报融媒体记者 张红军/文 邢建伟/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