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归来:不必高高举起 不能轻轻放下

戒尺归来:不必高高举起 不能轻轻放下
2021-01-13 16:29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冯亚丽

编者按:

教育部日前发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让老师们重新掌握了“戒尺”。在采访中,不少中小学教师表示,《规则》的出台,让老师们再去管理、惩戒学生时有了依据,“心中多少有了些底气”。很多家长也认同《规则》内的具体内容,认为可以“更好地划分惩戒标准,让孩子们受罚也合规”。


老师:“从不敢管,到可以管”

教育惩戒作为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矛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从事教育行业40年的退休教师张红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现在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老师惩戒尺度过于敏感,也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使得学生在遵守规则、日常良好习惯养成上有些不足,‘熊学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管。”

在校园和班级里,不好管的“熊学生”不仅让老师难以招架,其实也给其他学生和家长带来影响。李先生的儿子现在读小学四年级,他一直记得儿子在小学一年级时被同班一个男同学欺负的事。通过向校方和其他家长了解得知,那个欺负同学的男孩经常“找事”,可是当李先生找到班主任寻求解决办法时,班主任表示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与那个男同学家长进行谈话,希望其能对孩子进行管教。

“当时我和其他几个家长也一起找了学校领导,希望能把这个欺负人的孩子转班,可是学校也说没什么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强制做。”李先生说,“如果当时能有《规则》出台的话,也许学校就可以采取一些更严肃的方式处理。”

在我市一所公办小学当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张梁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当班主任都是从一年级开始带孩子,但是有些学生真的是不懂事,不听劝。学校要求不可以体罚学生,也不可以罚学生抄作业,我们实在是不知道能怎么办。”当张梁老师详细看完《规则》内关于教育惩戒内容的规定后,他表示:“这的确是给我们正常教学活动撑起了‘保护伞’,面对班级里一些不良行为,我们也可以合理合规地进行管理,一个环境良好、有序的班级环境才有利于孩子们身心成长。”

对于《规则》的内容,张梁老师认为,“这是给学生的生活设立了一道‘软墙’,撞上了会让学生们疼一下,但不至于伤筋动骨。只有在学校生活里让学生们懂得敬畏、懂得守规矩,才能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时不至于‘不撞南墙不回头’。”

家长:“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赵玲女士家有两个宝贝疙瘩,“大儿子今年已经初三了,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家里人不太担心他。可二儿子今年才二年级,现在我已经觉得他越来越不好管了。”赵女士说,随着二儿子年龄的增长,她越发觉得不好教育,“从小就是家里四个老人照顾着、捧着,小时候还好,长大一点了脾气就越来越倔,有时候真希望能有人‘镇压’他一下。”

家里人管不住,赵女士就把希望寄托在学校里,而《规则》的出台,更是让她“心里的石头落地了”。“之前老师们也是不敢管不敢罚,老师的权威也受到影响。现在惩戒合理了,希望以后小家伙能安分守己一点,在学校养成守规矩的好习惯。”

谈及《规则》的相关内容,赵女士认为相关内容可以极大缓解家长们的忧虑,让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更加默契。赵女士说:“之前偶尔有新闻说老师惩罚学生出事的,例如老师惩罚学生跑圈吐血的新闻。虽然知道最后都是谣传,但是当家长的哪有不担心孩子的。《规则》出台后,学校和老师的管理能更加完善,而且也规定了教师实施惩戒措施的要求和具体方法,老师们能够合法合规选择惩戒措施,也不会出现极个别不良教师过度惩罚孩子的行为了。”

与此同时,孩子在读初中一年级的周海涛先生,对《规则》内关于教师对学生实施惩戒措施后,可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家长的规定,觉得更加适用。“我的孩子上初中了,开始有自己的隐私,在学校的一些事情也开始不给我提了,好的事还可以偶尔说一说,但要是自己被罚了,或者犯什么错误了,是绝对不提的,为此我觉得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措施后,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这条,是真的很好。”

周先生说,“一来,能够更加了解孩子在校园内的生活,尤其是关于孩子犯错和不足的地方,孩子如果不说,那就只能从老师的途径了解了。而之前孩子犯了小错什么的,老师也不一定会主动提起,这项措施从获取孩子生活信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十分好。二来,也是让当家长的知道该如何配合老师工作,现在一个班里少说四十多个学生,老师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提醒家长孩子的最近情况。获取了孩子近期的不足,家长们也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和孩子沟通,不然就只能每天回家问‘今天怎么样啊,和同学闹矛盾了没有’这种例话,孩子听多了也不想和我们谈心嘛。回家之后我也要再详尽了解关于《规则》的信息,关于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家长们都操心。”

“戒尺”应该有,但还是要少用

在采访中,家长和老师们基本都乐见《规则》的施行,并且有一个一致的观点: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

“在实际使用中,我觉得老师们应当遵守一个原则,就是能少用就少用,能减轻用就减轻用。规则规定是冷冰冰的,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火热的鲜活的个体,老师们应当多从正面引导学生向上,在确实有必要的情况下,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惩戒效果,取得最佳的实际成效。”张梁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

“教育惩戒在咱们国家自古就有,但是能使用好一方面看老师的智慧,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家长的配合。”周海涛先生说,以后《规则》的实际推行,绝对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毕竟惩戒一旦成为常态化管理,教育品质都会受到影响的。”

邯报融媒体记者 王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