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申遗!太极拳发源地问太极

成功申遗!太极拳发源地问太极
2020-12-24 08:22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张梦非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非遗项目“中国太极拳”,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邯郸市永年区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项目位列其中。12月21日,记者来到太极拳发源地——广府古城,与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漫谈太极文化。

武式太极拳

古城的太极拳走向世界

广府始载于《左传》,有2600年的建城史,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城内面积1.5平方公里,街巷纵横,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小拐弯,基本维持建城时的原貌。这里“九里十三步”“四门四城楼”。武式太极的创始人武禹襄故居、武式太极活动场地武家大院就在城内,走在街巷间,抬眼可见太极文化研究院、武馆。

围绕广府城墙四周的是长5公里、宽100米的护城河,河外是湿地。南门外不远处是太极宗师杨露禅的故居,杨式太极拳正是由他所创。

在杨露禅故居正厅门前,一副“手捧太极震寰宇,身怀绝技压群英”的对联引人注目,这是清代政治家翁同龢对杨露禅习武水平的高度赞扬。而此刻,6名杨式太极拳传承人正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示38式太极拳。

最前面的是杨建超,他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承人杨振河的儿子。生于1985年的他,身法中正,把太极拳“柔中寓刚、舒展大方”的特点很好地演绎出来。打拳时,他大开大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演示拳术的6人中还有杨振河的女儿杨丽娟,她和杨建超一样,也是自七八岁开始就跟随父亲练拳。“上世纪90年代初,父亲在全国太极拳交流大会上表演,在演出时打得很有蕴味,所以受邀到国外交流拳术。”在杨丽娟的记忆里,父亲一直从事太极拳的弘扬与推广工作,“后来,父亲经常到欧洲教拳,也有国外的学生来,记得有个叫大卫的人,在这里住了6个月,向我父亲学习拳术。”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修身养性,更能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道德经》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要义和太极拳练习时遵从‘阴阳平衡,舍己从人,以柔克刚’的要诀是相通的,太极拳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练拳时要找寻一个平衡点,我们的人生也是在寻找这样的平衡点来安身立命”,在被问到什么是太极文化时,杨建超结合自己的习武体会这样谈道。

杨式太极拳

“师徒如父子”,口传身授传承太极拳

通过家族或师徒传承方式习练太极拳的拳师被视为该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太极拳传承以这两种方式为主。

杨振河对杨建超特别严厉,习武过程中也不轻易夸奖他。“每天经常练几个小时不能休息,有次演示野马分鬃的招式做得不对还挨了打。父亲对学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杨建超笑着对记者说道。

在国家级非遗武式太极拳传承基地,记者见到了武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翟维传。老先生今年78岁,生于广府,长于广府,在八九岁时,他看见别人练太极拳,觉得很玄妙,就先后跟随武式太极第四代传承人魏佩林、姚继祖学习太极拳。

“当时广府这边习武的人很多,祖父叫我跟着魏老师练拳,一是锻炼我的体格,二是我家就住在魏老师家隔壁,学起来非常方便”,翟老先生向记者讲述着,“那时候,我去师父家认了门,就是一家人了。他通过口传身授把武艺都教给了我。后来,我又追随姚老师学武,先后40多年,这是我的学拳之路”。

现在的拜师有下拜师帖、敬茶、祭祖等仪式,更增加了传承过程中的仪式感,翟维传正式收取的拜师徒弟已有200多人。“师徒如父子,他们拜我为师,我就有责任把武艺教给他们,这是师徒关系最基本的,我的老师也是这样做的,我也会把太极拳传给我的学生。”翟老先生对记者说。

共同参与申请非遗宣传片拍摄

半年前,申请非遗宣传片拍摄组来到广府古城,邀请杨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杨振河、武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翟维传共同参与拍摄,这是太极拳申请非遗工作的重要一环。

“今年5月份,在广府城北门的城墙下,我和翟维传一起演示了太极拳的推手”,杨振河告诉记者,太极拳以五步、八法为核心动作,以套路、功法、推手为运动形式,习练者通过对运动的把控,能体会到太极文化的魅力。

广府古城北门的城门外,夏季的洼淀芦苇茂盛,城墙为背后的虚景,杨振河面对镜头说道:“我应该做的,不只传承他(师父)的技术,他的思想、他的人品,我(都)要传承下去。”杨振河告诉记者,“我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哽咽了,让我想起了我的恩师翟文章、杨振铎”。

在武家大院,翟维传作为武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出镜,他在镜头里也介绍了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太极拳的好处就是养生,有病医病,无病健身”。

在宣传片的拍摄中,杨振河与翟维传两人分别穿着一黑一白太极服。黑白象征太极中的阴阳循环,他们共同演绎太极推手,在古城的映衬下,分明地表征太极文化的阴阳。

以成功申遗为起点,弘扬太极拳

翟维传说,“这次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授越来越多的徒弟,传授自己的武艺,让太极拳这项中国文化传统长盛不衰”。

“随着申遗成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太极拳,其实练太极拳最大的好处就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练习”,翟维传告诉记者。

太极拳作为邯郸重要的文化脉系,已成为邯郸的一张亮丽名片,以这次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太极拳文化将会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

新闻链接

我国42项世界非遗名录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数量居世界第一!这些项目是:

2008年:古琴艺术、昆曲、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9年: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端午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格萨(斯)尔、侗族大歌、花儿、玛纳斯、妈祖信俗、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南音、热贡艺术、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藏戏、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西安鼓乐、粤剧;

2010年: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医针灸、京剧;

2011年:赫哲族伊玛堪、中国皮影戏;

2012年: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2013年:中国珠算;

2016年:二十四节气;2018年:藏医药浴法;2020年:太极拳、送王船(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邯报融媒体实习记者 曹楚琦 记者 刘圆圆/文 陈苏冬/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