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遥不可及”园来“尽收眼底”

原本“遥不可及”园来“尽收眼底”
2020-09-17 11:18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在邯郸西部,一座座饱含创意与极致挑战的建筑工程正在崛起,它们以创新工程为载体,展现邯郸发展的脉动;它们以现代文明为标识,显现邯郸智建的巅峰之作;它们以耀眼的姿态拔地而起,呈现出邯郸建筑金字塔顶的明珠。

站在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林博览会的施工现场,看到这里的建筑和景观,你会感慨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些鸿篇巨制展现出当代邯郸的时尚风采,这些熠熠生辉的成就,凝聚着无数建设者们的汗水和智慧,是他们用理想、热情、信念和付出,刻画出这个地域特有的一道亮丽风景。

今天,我们用文字记述他们的故事,用镜头对准他们的身影。

见到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林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中建八局总工程师潘博文时,他头戴安全帽,身穿绿色反光安全马甲,而脚上那双运动鞋却让人印象格外深刻。深黑色的底色已模糊不清,鞋边粘满了泥,鞋面荡满了土。

接到采访电话的他,马不停蹄地从园博会施工现场赶到指挥部,一见面他就满脸歉意且急匆匆地说,“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工地的事情太多了”。语速的急切,让人深感他身上的压力之大和担子之重。

在攀谈中记者得知,潘博文主要负责园博会核心游览区工程的建设,如东大门、停车场、人工湖、浮光揽月,工业遗址园、青山画卷、山水邯郸等场所和场馆的所有技术工作,总计63万平方米。这么大的空间,他手机上的计步器,每天显示在3万步以上,相当于每天走18公里。

他清楚地记得接到建设园博园通知的那一天——2019年7月28日。当年8月15日,他便正式进驻施工现场。至今,他才回过一次保定老家,短暂地探望父母妻儿,便又匆匆赶回工地。

起初,这项任务并未让他感到沉重的压力。可后来,现实打破了他最初的想象。“这个园区的房建量并不大,主要是景观绿化,可在建设初期,我们就遇到了难题。这个地方,原本是钢厂排放废渣的一个废弃场,下面的地质做过硬化,而且还有钢筋,在打桩、做地基、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其难度非常大。”

在青山画卷场馆下,土质比石头还硬,打桩打不下去,“钻头往下一钻就碰到钢筋,打桩速度严重受到阻碍,还常常遇到流沙层出现塌孔。”他们设计了四套打桩方案,直到采用第四套“旋挖钻+长螺旋钻机接力成孔方案”,才成功打下1804根桩,并对这片地重新做了台地、灌土等。从去年11月开始,他们整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打桩任务。这样缓慢的施工速度,让90后的潘博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园博园核心游览区山水邯郸主场馆,临西湖水而建,占地总面积3.08万平方米,主场馆建筑面积约1.98万平方米,由植物馆、艺术馆、综合馆和会议中心四个造型方正的场馆建筑组成,各馆之间用半室外的阴凉连廊连接。

同时,该馆以“群山”为意向打造气势恢宏的景观建筑,在设计上采用大胆创新的绵延山形网架呼应山水自然的主题,整个“群山”结构网架与植物馆、艺术馆等四个场馆建筑分离,并利用如幔帐一般舒缓的金属网将整个建筑区域覆盖,极大地减少了场馆建筑的空调能耗,丰富了空间层次,让游客即使在户外,也能够有舒适的体验。

而这个运用了新材料、新技术,约4万平方米的金属网被大面积使用在建筑上尚属首次,对安装技术也是一项挑战。

潘博文对记者介绍说,建筑外面的金属网,是134根悬链线组织而成,每一根悬链线的曲线和弧度都不一样,所以在吊装过程中难度非常大。“一开始从上往下吊,根本就不能吻合,总是差几厘米似的,后来从下往上提的时候,正好严丝合缝。”

这种金属网在我国建筑中的使用,没有任何标准可以参考,他们只能不断地探索和调整弧度。“一个多月的时间,4万多平方米的金属网全部安装到位。”安装后的金属网,令整个山水邯郸主场馆,体现出轻盈缥缈的气质,达到既美观又通风遮阳的效果。

潘博文希望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该馆成为绿色节能、面向未来、意境悠远的城市标志性综合场馆建筑典范,在邯郸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在园博园内,在亭廊迂回里感受诗情画意,在乔灌花草中体味人文遗风。除了设计者的巧妙心思,还需要建设者的完美展现。

在园博园西湖湖畔农展园沙滩项目处,中建二局商务管理部实习助理禹浩,正在忙碌着指挥铲土机实施软基换填工程。“此处湖面下,淤泥比较松软,不利于操作机械站稳施工。为此,我们在此先往里面垫大块石头,再往里面填沙石糊缝隙。”

1997年出生的禹浩,是河南驻马店人,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去年8月3日来到园博园工作。起初,他在古风遗痕负责绿化工作,“刚来园区时,我心里有落差。每天早上七点半就要进工地,有时次日凌晨了还没有结束工作,非常不适应这里快节奏的状态,且压力大任务又重,但是经过一年的沉淀,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刚来的时候,禹浩负责树坑挖深、苗木栽植,他不懂绿化,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为了熟悉工作,他白天仔细看苗木工人施工,晚上加班加点翻阅学习资料,熟悉了600多种苗木的培育和栽植。后来,他升职为现场技术员。

禹浩说:“每天在工地上,一踏进园区,满脚是泥,满身是土。一天走下来,鞋脏得没法看,工作忙起来又没时间刷鞋。于是,我给自己买了五双运动鞋,以备轮换。”

今年7月,他任职中建二局商务管理部实习助理职务,负责招标采购,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签订了8份合同,为园区项目绿化、铺装、景观打造采购物品。

因园博园施工进入最后的扫尾阶段,事务庞杂且繁多,他又被临时借调到农展园沙滩项目,负责这一区域的工程进度。

在园区的这一年多里,禹浩没有回过一次家,就连今年的春节也坚守在施工现场,想家了就跟父母视频通话。在记者采访时,他的眼睛总是瞟向不远处的工地,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施工的情况。

“当园区建好后,我也要作为一名参观者,仔细看看我们400余天辛劳建设的成果。”禹浩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

在园博园内,像潘博文和禹浩这样的建设者,还有2500余名。他们日夜奋战,马不停蹄、争分夺秒,只想在园博会大幕拉开的那一刻,将园区内最好最美的一面呈现给八方宾客,让人们在感受景区魅力的同时,为之倾倒、为之折服,并惊叹这片土地竟能如此美丽!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园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