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邯郸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邯郸
2020-08-21 09:52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韩璞

漫步青葱山林,体会生态之美;徜徉秀美乡村,感受发展变化;走进群众家中,探访幸福生活……8月17日、18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河北行活动走进邯郸,深入到峰峰矿区和武安市,走基层,到一线,看变化,采访报道邯郸人民同心努力奔小康的奋斗精神,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亮点成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近20家中央、省媒体30余名记者参加活动。

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各媒体的记者们先后到峰峰矿区清泉公园、南响堂森林公园、彭城镇张家楼村、万亩秀林,武安市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淑村镇白沙村、新金钢铁生态园、活水乡楼上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围绕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等方面,聚焦个人、家庭、村镇、县域等微观层面进行了深入采访,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开全媒体传播,生动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点滴故事。随后,还将在重要版面、重点新闻节目中进行系列报道,全面展示邯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生动体现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治理 绿色蝶变

峰峰矿区清泉公园(峰峰矿区区委宣传部提供

采访第一站来到峰峰矿区清泉公园。这里曾是采煤沉陷区,高低坑洼、污水横溢、杂草丛生。经过500余名建设者11个月的艰苦奋斗,经过防水防渗、覆土绿化、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清泉公园于2017年9月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此后又实施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运用沟渠坑塘引水造景。如今的公园占地总面积600亩,其中水面面积210亩,园内不仅有亲子沙滩,还迎来了黑天鹅、黑鹳、白鹭、麻鸭等鸟类栖息。百姓亲水而居,到此“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昔日的“城市伤疤”成为了今日的“生态公园”。

长城新媒体记者在峰峰矿区清泉公园采访群众。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学维 摄

清泉公园只是我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两天来,记者们还走访了“东太行绿色明珠”的峰峰矿区南响堂森林公园、“生态休闲体验区”武安市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这两地都曾是采矿区,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经过近年来大力度的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真正实现了矿山披“绿装”、矿山变“景山”。而满目青翠、宛如林海的万亩秀林片区,经过4年多的建设,在增绿添景的同时,带动了农民增收,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新金钢铁公司以“绿色企业,生态企业”为引导,在厂区一隅植绿造景,建成了生态园,实现了“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

记者在峰峰矿区万亩秀林片区采访。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学维 摄

“邯郸生态治理的力度非常大,成效也非常明显。这次采访,我看到采煤沉陷区成了公园、矿山绿化成了青山,惠及了百姓,还给了群众一个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让群众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采访中,光明日报经济部记者董蓓表示。

人民日报河北分社记者史自强说,“武安虽然原来是一个钢城,但现在整体是朝绿色小康的方向发展。在新金钢铁‘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说明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并且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之路。希望朝着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远。”

共同富裕 共奔小康

美丽白沙村(武安市委宣传部提供

走进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宽阔整洁的街道交错纵横,设计现代的楼房鳞次栉比,学校、剧场、体育馆、公园分布在不同的方位……如今“都市化”的白沙村在40年前却是一个“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禾,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的穷村。在村党委书记侯二河的带领下,白沙村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企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由资源型产业向种植养殖业延伸。

记者们采访武安市淑村镇党支部书记侯二河。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学维 摄

经过不懈的奋斗,这个曾经连基本口粮都不能保证的穷山村,变成了一个总资产18亿元,年社会总收入20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4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被誉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人民日报等媒体记者在武安市白沙村采访村民。丛健 摄

如今的白沙,幼儿入园全免费,义务教育不花钱,考上大学有奖励,养老保险月月有,合作医疗免费参,过年村里发米面,10天就给发蔬菜……随着收益日增,村民们享受到的福利也越来越多,福利项目可以概括为“10免费,8补助”,这18项福利几乎涵盖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行收获很大”,在白沙的采访让河北日报记者管理中心副主任赵书华感受良多。她说:“我是带着朝圣的心理、带着一些问题来到白沙,我很尊敬这些在基层奋斗的人。这次听到侯二河书记的一些治村的理念,了解到村庄发展的现状,觉得白沙的幸福是建立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基础上的,发展会更长久,在白沙的未来,村民还会有更好的、更可期待的幸福。”“我们深入到农户家中采访时,看到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喜悦洋溢在脸上,精神状态非常好。白沙村是全国文明村,代表着邯郸先进农村的小康水平,希望能够探索复制白沙经验,我的家乡在邯郸,也希望家乡所有的农村都能达到这个水平。”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武安新金钢铁公司生态园采访企业职工。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学维 摄

文化赋能 再现活力

记者采访张家楼艺术公社创始人赵立春。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虹 摄

彭城镇张家楼村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古村落,彰显了北方瓷都传统村落独特的建筑风貌。2014年,以开发和打造古村落的张家楼艺术公社成立。2015年,峰峰矿区开展张家楼空心村治理工作,利用旧有古村落、古民居的历史印记,照旧修旧,吸引了一批艺术家入驻,目前建成30余个艺术家工作室,打造了以书画、音乐、陶艺等文艺工作室为主的综合艺术基地,张家楼老村开启了向“文化创意村”的蝶变之路。

河北日报等媒体记者在武安市戏曲小镇楼上村采访乡村干部。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学维 摄

巍巍太行,戏韵楼上。戏曲小镇楼上村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安平调落子的主要传承地之一。近年来,武安市投资1000多万元,依托村内戏曲和村外旅游资源,以“山居戏乡”为主题,采取“旅游+、文化+”模式,打造了游、购、娱为一体的精品戏曲小镇,建起平调落子戏曲博物馆、平调落子传习所、戏院、戏曲茶社、游客中心、采摘园、主题民宿,街道、广场均以平调落子戏曲元素来命名……,楼上村走上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小康筑牢文化根基。在对这两地的采访中,媒体记者纷纷点赞,认为文化赋能小康,激发了发展新活力,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科技日报河北记者站站长刘廉君时不时举起手机,记录下眼前的一幕幕场景。他说:“武安有山有水有文化,在楼上村,我看到了武安戏曲文化,一个县级市有两个剧种,这个在全国都独一无二,让我意想不到。我将精心组织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