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县“志智双扶”推着贫困户奔小康

成安县“志智双扶”推着贫困户奔小康
2020-07-15 10:38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成安县创新“志智双扶”举措,抓实精神脱贫,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贫困群众的行为习惯。

位于成安县漳河店镇的秋葵种植基地,一大片黄秋葵生长茂盛。忙碌的田间,已脱贫农户李红印正在指导两名妇女采摘秋葵。随着秋葵在餐桌上越来越受青睐,这种被称为“植物黄金”的农作物让不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摘掉了“贫困帽”。李红印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他的脱贫经历,就是“志智双扶”政策发挥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创新产业致富新模式

7月12日下午5点,漳河店镇朱庄村的田间地头已经摆出一摞摞的大筐,大筐里是满满的收获。乾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忙碌着,验货、上秤、结算。李红印告诉记者,黄秋葵一叶结一果,丰收期是每年的6月—11月。他们已经采摘半个多月了,一天比一天摘得多。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棉花亩产只有五百斤上下,按照每斤三元计算,一亩地能够卖一千五百余元,去除成本,每亩地的纯收入才五百余元。现在每天摘200多斤,销路有回收,公司给的收购价是1斤1.3元,(每亩)纯收入八九千元不成问题。”看着一筐筐黄秋葵变成了一张张钞票,李红印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53岁的李红印和媳妇因病2017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靠养鸡脱贫。受疫情影响,今年养鸡行情不好,收入减少,在镇里牵线搭桥下,他跟乾翔现代农业园区签订了农业订单,种植了九亩秋葵。李红印告诉记者,企业负责除人工以外的所有种植成本,包括旋耕、浇地、种子、薄膜还有农药。除此之外,县里还给了每亩1500元的扶贫专项资金。“一开始,听说种植秋葵我心里也没底,后来去周边村打听了一下,收成不好的情况下每亩还有五六千元收入,而且秋葵具有易管理、高产量等特点,对种植户来讲,还是有利润可赚的。”李红印说。

“目前公司的秋葵种植模式,除了自有基地外,还带动农户参与进来,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农户只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和采摘工作,产品我们全部回购。”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乾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春霞向记者介绍,今年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公司万亩秋葵产业园区,年内秋葵系列的秋葵酒、秋葵油、秋葵茶投入生产以后会带动更多贫困户及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成安县河东村7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卜的去年实现脱贫,没想到今年还依然被当地政府惦记在心。前段时间,他领到了漳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免费发放的红薯苗,不但不要钱,红薯收获后企业还有最低保护价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明印,妻子先天残疾需要照料,家里三个孩子又在上中学和大学,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今年,他刚在漳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下一个蔬菜大棚,尝试种植黄瓜和苦瓜。陈明印告诉记者,在县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在家里建了几个大棚,但技术不行,正好得到漳西农业种植技术、资金大力支持,希望尽早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

“通过六七年积累,员工素质提高了,而且收入也提高了,同时他们也掌握了一门技术,基本上我这里种的果蔬他们都会打理,这样既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竞争力。”位于漳河店镇的漳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520亩,是一家集农业种植、采摘垂钓、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园区。该公司总经理于宝尊向记者介绍,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注重通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让基地每位贫困户都能快速学到技术,并能胜任基地生产的各个工作岗位。

产业扶贫是稳定扶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为提升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决心,今年,成安县创新志智双扶推行产业扶贫新举措——“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订单生产模式,通过发挥党支部、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千家万户、一头连接市场销路的优势,探索推进订单生产模式。选取技术要求低、劳动强度小的秋葵、菊花、红薯种植为贫困户产业项目,以扶贫专项资金奖补,贫困群众不用支付任何成本,只需付出自身劳动便可实现增收。确保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有订单、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有收益。据统计,签订订单协议400多户、800多亩,预计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爱心超市”激发脱贫动力

如果不是门头上写着“北甘罗村爱心超市”,走进这里看见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你不会感觉到它的独特之处。这就是一间普普通通的超市,里面放满了商品,有油盐酱醋、面粉、卫生纸等各种生活用品。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商品下面都标注着积分,结算用积分卡就可以了。

2019年9月,北甘罗村“爱心超市”作为成安县的首批试点超市,面向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筹建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里及社会各界的捐款,共筹款3900余元。据北甘罗村村主任介绍,为积极调动村民劳动积极性,他们根据贫困群众的户容户貌、政策知晓度、遵纪守法、邻里互助等情况,每月对贫困户进行打分,发放爱心积分卡,贫困户持卡在超市兑换领取所需同等价值物品。

“街道卫生搞好了,还能得到积分来‘爱心超市’兑换东西,两全其美,干起活来更有劲儿了!”7月12日,商城镇高母村村民靳增瑞在“爱心超市”挑选了酱油、面条后,开心地走出了“爱心超市”。

靳增瑞所在的高母村有14户贫困户,结合主题教育,村两委建起了“爱心超市”,与一般超市不同,这里的每件商品都标注了积分值,面向村民开放,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除了享受原来的政府补贴之外,又多了一份生活保障。当天,记者在“爱心超市”看到,超市里的货品一应俱全,不时有农户拿着“积分表”前来兑换米、面、油等必需品。李建勇身患重病,家里经济也陷入了困境。“平时都是家人积极打扫乡镇街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积分换取商品。”

同样受益的龚修更对“爱心超市”也很欢迎,他是村里的贫困户,打扫街道卫生每月可获得19积分,1分等同于2元,“从没想过,打扫卫生也可以换到日用品,这个爱心超市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拿着刚刚兑换到的物品,龚修更格外高兴。

“自从建立这个爱心超市以来,贫困户参加公益工作非常积极,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参加卫生打扫等方面都有标准,能兑换积分,拿积分卡来爱心超市兑换生活必需品,爱心超市建立以来对扶贫工作有很大助推作用。”高母村村主任靳书海告诉记者。

爱心超市是成安县社会扶贫的一部分,也是该县创新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目前像这样的爱心超市全县已有11家。2019年,成安县推行了爱心积分评定工作,制定了《成安县建立“爱心超市”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用爱心积分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每月两委干部都会对村内的贫困户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经过公示程序后,会发放爱心超市积分。

“爱心超市”通过有效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将物资供给、精准帮扶、集中性捐赠与经常性捐赠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实现“按需帮困”目的,让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能够到“爱心超市”选择、领取自己生活需要的物品,让友善互助、守望相助之风日益兴盛,凝聚了共谋发展共同富裕的正能量,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邯报融媒体记者 郝雨/文 周绍宗/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