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二财经学校驻鸡泽县柳林口村工作队扶贫记:贫困户变身厂长的“幕后”故事

邯郸市第二财经学校驻鸡泽县柳林口村工作队扶贫记:贫困户变身厂长的“幕后”故事
2020-07-04 09:26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我能当上厂长,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就跟做梦一样。”鸡泽县双塔镇柳林口村村民赵海茹对记者说。

55岁的赵海茹现如今是“海如围裙加工厂”的厂长,谁能想到,几年前,她还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8年底,在市第二财经学校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赵海茹建起了厂房,购买了机器设备,不仅当上了厂长,还帮助周边数十名留守妇女解决了就业问题,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不愁吃穿、看病报销、有了积蓄……一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赵海茹非常激动。

秦瑞菊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发展养羊,不到两年时间从十余头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余头。

办工厂搞养殖让贫困户们奔小康

6月30日上午11点,烈日炎炎,记者乘车来到鸡泽县双塔镇柳林口村的“海如围裙加工厂”,在生产车间见到正忙着给成品围裙打包装袋的赵海茹。记者在现场看到,近2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整齐地摆放着缝纫机、锁边机、压边机等20多台机器,七八名女工正在机器前忙碌。赵海茹见到记者到来,热情地和记者打着招呼。赵海茹说,厂子里的工人都是本村和附近村的留守妇女,来工厂干活也不耽误家里的活儿,每月还多份收入。厂子主要加工围裙,销往山东淄博、临沂等地,因为是来料加工的订单式生产所以不愁销路。

赵海茹告诉记者,在2014年,她家还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时丈夫得了糖尿病,不能外出务工干活,每天还需要吃药治疗。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光治疗费、学费就把家底掏空了,还欠了不少外债。全家人靠着赵海茹会蹬缝纫机、接零活补贴家用。零活不是天天有,他们家成了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市第二财经学校驻村工作队进村以后,队长老苏得知了赵海茹家的情况,建议她利用自己的特长扩大生产。赵海茹说,扩大生产需要钱,当时家里一堆外债,而自己连初中都没上完,“我能行吗?”赵海茹心里打鼓。老苏和工作队队员帮她分析利弊,再三鼓励,并帮着跑贷款,办手续。“老苏说的我信得过,我添置了新机器,盖了厂房,成立了‘海如围裙加工厂’。”

工厂成立第一年,驻村工作队帮着四处联系找订单,教赵海茹拓宽思路,学管理,现在厂子夏天做围裙,销到山东沿海城市,冬天做皮裤、皮袄。本地服装类的订单也做,厂子的活儿没断过。赵海茹说,当初办厂的贷款早就还清了,而且手里也有了积蓄,儿子大学毕业娶了媳妇,女儿今年也风风光光办了婚礼。“婚礼上,老苏和咱们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是我请来的最尊贵的客人。”

和赵海茹一样,该村村民秦瑞菊是2017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秦瑞菊的丈夫因肺癌过世,秦瑞菊带着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和给丈夫看病欠下的一堆外债,根本生活不下去。

在秦瑞菊家的羊棚前,40多只山羊拥挤着脑袋等着秦瑞菊投食,秦瑞菊开心地抱起一只小羊让记者看。她对记者说,现在她每个月都能卖上几只羊补贴家用,品种好的小羊一只能卖七八百元,大羊能卖2000多元,日子可算是过得松快了。“当初的日子真是太难了,天都塌下来了,根本没法过。”说着秦瑞菊的眼圈红了起来。

“要不是老苏和驻村工作队帮着我想办法,鼓励我对生活要有信心,我根本支撑不到现在。”秦瑞菊说,我在村里干过小吃店,结果赔本了;去工厂上过班,因为眼睛问题,干活太吃力;想去当保姆,可家里孩子没人管。后来看到别人养羊,我也想养羊,可是没有钱。当我把想法告诉老苏和工作队后,老苏帮着我分析想办法,他怕我一人干不了,还找来我家亲戚开会,和大家一起商量看怎么帮我。

2018年底,扶贫金融小额贷款5万元批下来后,秦瑞菊搭棚子盖羊圈,买来十几只小羊,喂了三四个月后大羊下小羊,慢慢地,她现在发展到一共有40多只羊,总价值10万元。“卖了羊我再也不愁给孩子交学费、还外债、还贷款了,以后我还能存点积蓄改善家里的生活,感觉这日子过得又有奔头了。”

当好扶贫播种人由“输血”变“造血”

采访中,记者听到村民们挂在嘴边说的最多的称呼就是“老苏”,像是在说自家人一样,那么“老苏”究竟是谁?村民们为啥都这么信任他?

“老苏”叫苏永明,市第二财经学校驻村工作队队长。老苏不简单,2018年被评选为“美丽邯郸·最美帮扶人”、全市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邯郸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他被评选为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邯郸市“扶贫脱贫先进个人”。

对于“老苏”这个称呼,苏永明笑着说大家都叫习惯了,这称呼挺亲切,挺好的。老苏对记者说,工作组进村扶贫,入乡随俗,说土话,接地气,这样才能和村民们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苏永明告诉记者,2018年3月,受组织派遣,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柳林口村,开始为期三年的扶贫攻坚工作。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工作队走遍了村里的边边角角,走访了村里的家家户户,全面摸底了解村民生活情况,摸清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

在柳林口村,类似赵海茹的围裙微工厂共有12家,微工厂的建成使200余名农村闲散劳动力坐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带动了周边5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除发展微工厂外,针对农民缺乏生产资金的实际问题,工作队积极协调银行及扶贫相关部门,鼓励村民利用扶贫金融贷款发展各种家庭生产。截至2019年底,柳林口村共有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贷款金额达280万元,占双塔镇扶贫金融贷款总数的90%。村民们用贷款的钱发展微工厂来料加工、温室大棚、特种作物种植、家庭养殖等,400余名农民从中受益,实现稳定脱贫。

老苏说,要帮助农民致富,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做一个称职的扶贫人,现在柳

林口村不仅成功摘除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了周边乡镇脱贫致富的典型村。

驻村工作队队长“老苏”(左一)在海如围裙加工厂指导工作。

“扶贫帮扶联合体”实现1+1>2

采访中,记者得知苏永明还和邻村的两个扶贫工作队,成立了“东南柳扶贫帮扶联合体”。联合体成立后,三个村工作队的同志主要在发展和壮大产业经济上做文章,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集体调研三个村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发展及经营状况,并对遇到的问题集体“会诊”、科学指导、共同帮扶,真正实现了扶贫工作1+1>2的效果。

“东南柳扶贫帮扶联合体”成立以来,帮助当地企业申请贷款2000余万元,推动当地养殖、辣椒种植加工、甜玉米种植加工、生态农业种植观光、老粗布加工等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当地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2018年,柳林口村村“两委”换届,为保证村新老干部的顺利交接,苏永明带领工作队员全程参与,利用开会契机给村干部讲时事政治、讲扶贫政策、交流心得体会,培养村“两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思想,发挥他们“土生土长”的“火车头”作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柳林口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大变化,整洁笔直的道路、赏心悦目的文化墙、安装有健身器材的小广场,村民家里也都变了样,煤改电、农村改厕、危房改造,一系列惠农项目的实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的柳林口村成了风清气正的先进村,村民们团结一致,逢年过节集体慰问孤寡老人、到遇到困难的村民家中送温暖,还有了自己的志愿者队伍,大家不管家里遇到啥事,都愿意和驻村工作队或村“两委”说说。苏永明在过年时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印在对联上,送给村里的每户人家,方便村民有事联系。

采访中,苏永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心换人心,只要你真心对待别人,一定能换来同等的尊重。”看着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实现稳定脱贫,他从心里面为他们高兴。

采访结束前,苏永明说:“一户富不叫富,带动全体贫困户致富才算富;一个村脱贫不算脱贫,带动周围各村一起脱贫才叫真正的脱贫。”在苏永明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将柳林口全村12个“微工厂”进行整合,使柳林口村的来料加工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带动更多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邯报融媒体记者 周聪/文 范文平/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