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邯郸分行驻魏县北辛庄工作队扶贫记:真情铺就扶贫路

工商银行邯郸分行驻魏县北辛庄工作队扶贫记:真情铺就扶贫路
2020-07-03 09:54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冀豫交界,大运河的支流卫河河畔,曾经一幅百舸争流、鱼米丰登的美丽画卷,由于种种原因,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卫河南岸,中华民族文字始祖仓颉陵墓的西侧,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魏县张二庄镇北辛庄村,记者采访的第一个扶贫故事就发生在这里。2018年开始,工商银行邯郸分行驻村工作队入驻该村。工作队长王志军,队员李学工、夏志刚三位年龄均在55岁以上的同志,用奉献诠释初心,用真情铺就了一条扶贫路。

家里开起加工厂

6月28日上午,空中没有一丝风,头顶的白云像棉被一样捂着太阳,刺眼的光线没了,热浪却有增无减,行人仿佛蒸笼里的馒头。树荫下没有一丝凉意,记者和3个驻村干部走在北辛庄村的一条水泥路上,看到一户人家开着门,便躲进去,想避避暑。“王大哥,是你们来了,快请进!”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女子热情地把我们请进院子。经介绍得知,她叫郭晓娜,是这户人家的女主人。

院子里有棵山楂树,大家拉个板凳,围坐在树下唠闲嗑。王志军告诉记者,5年前,郭晓娜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不但她家顺利脱贫,迈上小康之路,还解决了村里11户人家,包括4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今非昔比,这种变化从何而来?”看着记者疑惑的眼神,心直口快的王志军已经猜到,他指着西墙根一袋袋乌黑的布料说:“秘密都在那里面!”

“一个农户人家,储存这么多布料干什么?”记者心里正在打问号,突然,身后的屋里传来“咔哒咔哒……”的机器声。没想到,农家院里还藏着个加工厂。记者跨进西边一间屋子,只见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满半成品的旅行包。2名妇女坐在工作台前,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另一名妇女戴着宽大的老花镜,坐在小马扎上,认真检查着刚加工好的包,发现多余的线头,就用热风枪烧掉,让包的外观显得精致美观。

“我们刚接了4000个旅行包的订单,太忙了,照顾不周,请多包涵。”郭晓娜一边说着话,一边帮工人搬运原料。她说,厂里现有15台缝纫机,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员接触,她让工人把机器带回家生产,这里只留下3台。

看到记者的到来,工人们只是抬起头,报以羞赧的微笑,而后又埋头做起活计。“时间就是金钱,工厂按件计酬,他们耽误不起时间。”郭晓娜说,“这些工人都是从村里招来的家庭妇女,其中有4个贫困户。我每接一笔订单,工人就可以获得2千多元的收入。”

谈起经营状况,郭晓娜说,去年一年纯盈利1万余元。今年上半年就挣了6000多元。“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不能光靠政府补贴。”郭晓娜说,随着订单的增加,她还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箱包里的致富梦

自从郭晓娜家开了箱包加工厂,她就成了村民眼中的女能人。“加工厂能开办起来,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和驻村干部的帮助。”郭晓娜向记者讲述了建厂的经过。

郭晓娜曾经在“中国箱包之都”保定白沟打工多年。多年的磨练,让她练就了缝纫箱包的好手艺。结婚后,为了照顾孩子,她不再外出打工,想在村里开一家箱包加工厂。2015年,她联系上河南的一个缝纫机厂,从那里买来11台缝纫机,开起了箱包加工厂,因为没有调查好市场行情,一年下来,除了把家里的积蓄赔光了,还欠下外债,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尽快把家里的债还清,她的丈夫和50多岁的公公一起到兰州某砖窑厂打工。看着家里的日子越过越苦,郭晓娜很自责。不甘心受穷的她,骑上家里唯一的电三轮,起早贪黑摆地摊卖烤串。可因为买不起冰柜,到了夏天,头天晚上做好的食材,第二天就变质。一天,下学回家的儿子,饥肠辘辘,拿起这些食材就吃,结果整晚拉肚子。卫生不达标,郭晓娜放弃了地摊烤串生意,经介绍,她又做起服装生意。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年根盘账,结果发现又赔了1万多元,家里的苦日子更是没了头。

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公公因为心脏病发作,失去劳动能力,只得放弃打工,回家养病。戊戌年的春节,等一家人睡熟,郭晓娜望着漆黑的屋子,唉声叹气。

“有技术还怕受穷!”开箱包加工厂的梦想,又在郭晓娜心头萦绕。但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哪里还能凑出钱来。她想找亲戚、朋友借钱,可想到以前欠的债还未还清,“借”字到了嘴边,就是蹦不出口。

梦想成真

郭晓娜一家人,在彷徨、惆怅中,迎来了2019年的夏天。在一个挥汗如雨的日子里,驻村干部王志军、李学工和夏志刚,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走街串巷给村民发放国家扶贫政策的《明白纸》。正为资金发愁的郭晓娜,丢下手里编了一半的麦秸辫子,迎出门来,接过扶贫干部手里的《明白纸》看得格外仔细。她就里面关于“扶贫贴息贷款”的内容,向王志军详细咨询。

“我有技术,也经过商,懂市场,想在家里开个箱包加工厂,但没有启动资金,王主任,你看我家够不够贷款的条件?”郭晓娜试探地问。

经过联系调查后,王志军认为郭晓娜一家的实际情况,符合魏县的信用社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政策。得到肯定的答复,郭晓娜心里乐开了花,可怎么申请?连提供这笔贷款的机构在哪儿,她都不知道。

“你把这个表填好,剩下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办。”王志军的话,让郭晓娜放了心。

去年8月中旬,郭晓娜急需的4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发放到位。有了资金的她,看好当年的箱包行情,立马买回了15台最新款的缝纫机,把婚房腾出来,作为厂房。当月27日,她的箱包加工厂开业。

随着生意一天天步入正轨,郭晓娜常感慨:“在家填了张表,跑到村、镇盖上章,没过多久,农商行就有人来审核,贷款很快就发放了。没想到,贷款手续竟然这么简单。”然而,这简单的背后,却是驻村干部栉风沐雨的奔波。

村里成了第二个家

“脱贫解困,关键是让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发展产业是一个有效的路子。”王志军说,村里像郭晓娜这样,急需贷款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有好几个,为了让他们早日领到这笔扶贫款,走上致富路,他们在积极争取县政府和农商行的支持。

其间,三个驻村干部冒着酷暑,一趟趟在村、镇和县里跑,找相关单位递交材料,领着信贷员来村里调查核实情况。忙到晚上,他们就在村委会一间空房里,挂上三个蚊帐,把这里当做第二个家。晚上没法洗澡,他们就跑到水管前,接一脸盆凉水,举过头顶,顺势浇下来,按他们话说,那叫个“爽”。天亮时分,胡乱扒拉几口方便面,三人又为贫困户的事忙碌起来。

同时,县里的各项扶贫资金也一一到位。目前,在县专项资金支持下,工商银行邯郸分行提供辅助配合,村里开办了微型加工厂,吸收2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此举,让贫困户和村集体都增加了收入。另外,驻村干部帮助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成立养殖合作社,建成2600平方米的养殖场,让60个贫困户入股,入股村民每年可分红500元。帮助村里建立100余亩密植梨基地,解决30余户农户就业。

贫困户享受到了政策实惠,而工作队员却病倒了。不久前,夏志刚连续便血5天,队长王志军带他去医院检查。当得知只是痔疮,没啥大问题,夏志刚上了点药,就立即又赶回村投入紧张的扶贫工作。

真情铺就扶贫路

“去年家里的厕所从旱厕改成了冲厕,今年还要通上天然气,这样的日子,过去哪敢想呀!”郭晓娜笑着说。

“去年9月,我丈夫在厕所里摔倒,人就突然走了!甩给我3个孩子,这日子咋过!”贫困户陈秀民摊开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说,“为了养家糊口,我在家编麦秸辫子,一天才挣4、5元钱,累得手都变形了,也挣不了几个钱。后来,郭晓娜把我招聘到她的厂里工作,每天有三四十元的收入。如今,驻村干部正帮着我跑低保补助,还联系医院专家上门问诊、送药,让我备感温暖!”

离开时,记者在门口偶然碰到了郭晓娜的公公郭国良。他刚出院回来。“我在县城医院住了半个月,医保报销后,只花了几百元。”郭国良说,“先住院,后报销,这么好的待遇,以前想都不敢想。”

“老李,老夏,老王,你们来了,多住些日子吧!”“一定,一定!”

“到我家里喝杯水吧!”“不了,还有工作。”

……

走在村路上,三个驻村干部和路过的村民就像老邻居一样,不停寒暄着打招呼。“三名同志克服年龄大的困难,真心实意来帮助我们,怎么能不熟!”北辛庄村党支部书记郭运生说,“三年来,他们每人从家带来了一辆自行车,骑车穿插于大街小巷,几乎走遍了村子450户的每一户,将村情户情熟记于心,将建档立卡户分类入档,然后‘对症会诊’。他们对村民的好处,大家都记得牢着呢!”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昆/文 陈苏冬/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