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扎实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系列报道之七:城乡共进 产城相融 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邯郸扎实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系列报道之七:城乡共进 产城相融 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2020-06-18 11:47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道路宽阔,花木葳蕤,村容村貌稳步提升,垃圾污水治理有序推进,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今年全省部署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以来,我市根据省、市关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继续持续加力、奋力推进建设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精心谋划、攻克难点、打造亮点,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逐步取得成效。

日前,大名县万堤镇前屯村扶贫“微工厂”一片繁忙,员工们正在加工赶制订单。该厂以生产毛绒玩具为主,就业辐射周边4个乡镇,大力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从2017年—2020年陆续安置贫困户65人,带动100个贫困家庭,直接增加贫困户年收入20000元。邯报融媒体记者 胡晓华 摄

均衡资源配置 城乡共享优服务

城乡之间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我市把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消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放开农业人口转移落户限制,一季度由农村迁往城镇落户459人,乡改镇人数55497人。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全市城乡学校宽带接入率已达98.5%,基本满足学校收看直播课堂、开展网络教研需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

深化“四医联动”,着力破解医疗、医保、医药、医价方面存在的各类难题。推进全国分级诊疗试点城市建设,建设城乡联动传染病防控体系,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实施即时检测,完善全市19家疾控机构体系建设。

组建3个城市医疗集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比例达40%,馆陶县被确定为省级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完善医药品集中采购使用管控机制,已开展两批医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72.18%,最高降幅96.63%,2020年预计可节约医药费用4500万元。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我市出台《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任务目标,开展“民心工程”推进月活动。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702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5124元。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参保人数457.3万人,参保率达到99.69%。符合参加城乡居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0.46万人全部参保,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代缴、发放“三个百分百”。积极探索创新农民工入会模式,非公企业农民工会员达到67.9万人,占职工会员的74%。

完善基础网络 人居环境换新颜

供水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及城乡路网建设,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必须补齐的短板。

我市将重大给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市政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布局、保障用地。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8%以上,全市所有村庄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93%以上村庄实现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环境脏乱差现象极大改善。

在永年区、肥乡区、大名县、馆陶县、曲周县、磁县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全市314个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占辖区总户数的47.7%。出台《邯郸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累计达到1136个,管控村达到2263个。全面启动市县两级视频图像智能化建设,市县两级平台已接入全市326个单位的视频监控资源,接入视频监控摄像头2.4万个。

推动城乡路网建设,目前,我市新改建普通干线公路工作一季度目标全部完成,赵王大街基本完工,国道234涉县段、省道344邱县段正在建设,国道107改建正在征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我市计划投资1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目前已完成455公里农村公路招标,开工建设362公里,完成投资2亿元。

此外,全市排查农村住房182万户,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覆盖。按照“易地新建、联村并建、整治提升”三种方式分类施策,对30个“空心村”全面治理。其中6个易地新建村已基本完成,1个联村并建村和23个整治提升村已全面启动治理工作。

培育壮大产业 多元融合促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我市不断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现代化步伐,让乡村产业真正连接城乡、富裕农民。

科学划定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充分利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划定成果,确保全市全年粮食播种1178万亩,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落实“一减四增”,适度压减非优势区高耗低效粮食作物,切实增加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园区、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生态绿化面积,制定全市春播指导性计划270万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提升乡村产业质量和效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助力绿色发展。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县(市、区)新增1个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建成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基地)达到18个,打造12个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引进推介适宜种苗、畜禽品种等29个,建设示范基地17个。

做强做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和精准防贫,目前已安排总额11.2亿元的扶贫项目709个,出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有序推进微工厂复工等十二条措施;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6个扶贫县均建立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新增省级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星创天地”12家。

同时,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引导保险机构开发符合当地需求的扶贫、防贫产品,推广“精准防贫险”,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一季度,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496.3亿元,增幅10.5%,累计办理农地抵押贷款3875万元;全市布设助农取款点7022个,村级覆盖率达100%,实现农村居民足不出村享受基本金融服务。

我市不断强化各县(市、区)、各部门分工协作、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城镇化急需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激励城市人才入乡创业,开展农村拔尖人才选拔活动,提高农村进城劳动力就业能力,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