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大邯郸:城里有派儿,城外有范儿

咱们大邯郸:城里有派儿,城外有范儿
2020-06-13 09:56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咱们大邯郸:城里有派儿 城外有范儿

——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之“城乡面貌提升篇”

丛台区黄粱梦镇黄粱梦村村民王霖植在自家庭院里给绿植浇水。

一座城市到底有多干净,究竟有多文明,到城乡接合部等处看一看就知道。因此,这里常被城市管理者称作城市的形象“窗口”。长期以来,因垃圾乱倒、污水乱排、脏乱差等问题突出,移风易俗难度大,相关治理工作常常成为有关部门的头痛事儿。随着我市“三创四建”活动深入开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我市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网格化责任监管机制,将各项重点工作精准量化,提高乡镇和城乡接合部治理水平。如今,我市乡镇及城乡接合部治理范围内的1215个村庄,已由之前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净绿美”,城乡面貌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丛台区南吕固乡西召里村墙体画。

“脏乱差”变“净绿美”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滩地,附近居民乱倒垃圾现象普遍,周边环境脏乱差,河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6月10日上午,复兴区户村镇镇长韩海洋在位于复兴区西部的沁河郊野公园向记者介绍,作为复兴区2个城乡接合部乡镇之一,附近有309国道、沁河郊野公园、兴建中的园博园。“如今的郊野公园,已经成为我们村民的后花园,居民可以在这里休憩娱乐,健身散步。”

“以前出趟门,白衬衣变灰衬衣;现在出门,头顶蓝天白云,满眼绿树红花,呼吸着清新空气,你说变化大不大?”正在公园里散步的复兴区居民王先生自豪地说,“脏乱差”的“老工业区”已成历史,现在的复兴区处处是美景。

自复兴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为提升城乡接合部41个村庄村民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全区围绕“拆、清、绿、管”四方面发力,实现全域拆迁、违建清零。对村庄垃圾、坑塘、残垣断壁、杂物等进行清理,对拆除的空闲地进行改造建设,同步推进人居整治、村庄绿化、美丽庭院创建、景观打造、节点靓化工程,打造各类游园、片林100余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8%,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净绿美”。

在中华大街南部,市一中后面,有一座千年未曾改名的村庄,叫刘村,是邯山区116个城乡接合部村庄之一。如今,这里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到处绿植环绕,鸟语花香,格外美丽!谁能想到,多年前,这里还是道路坑坑洼洼、污水横溢、杂草丛生的脏乱差村庄。

近年来,邯山区结合“三创四建”工作部署,从建立健全机制着手,以推进“环境卫生秩序提升工程”促进文明城乡创建行动开展。目前,全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累计出动3.6万余人次,出动清运车辆9000余辆次,清运垃圾14600余吨。依托街长制、路长制、河长制、网格化管理制度,在村内村外、村庄房前、街头巷角持续开展清理杂物,做到村庄净、街巷净、坑塘净、村周净。

御路街是丛台区黄粱梦镇今年重点打造的一条景观道。11日下午,记者来到这条正在修建中的街道,看到雕龙刻凤的牌楼已初露巍峨典雅之气。道路干净整洁,道旁绿植丰美,景色宜人。向里走,街道两旁被粉刷成青砖古瓦的颜色,令人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

今年以来,丛台区投资5000多万元,修复完善镇域路网30公里,完成村级硬化道路1500余条,面积50万平方米,纵横交错、畅通便捷的交通体系得以形成。这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带动了人居环境面貌的改善和提升。

不光是人居环境的提升,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市也持续发力。在经开区,各乡镇建立综合文化中心4所。在综合文化中心,标识牌、工作职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均已在显著位置张贴。综合文化中心下设办公室、宣传文化室、图书室等,各活动室分别由专职或者兼职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伍,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积极开展党员教育、传统文化、科普、普法等宣传活动,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是国检、省检的收官之年,分值最高,占到了总成绩的60%,复检范围,重要一项就是乡镇和城乡接合部治理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建城办主任李永峰说,这项工作覆盖广,涉及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等八个区,涉及60个乡镇,1215个村庄。目前,我市各区正围绕各自工作,扎实推进、把难点做成亮点,起到示范一处、带动一片的效果,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邯山区南堡乡刘村村中道路绿树成荫。

以问题为导向

城乡接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城乡接合地。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城乡接合部较多,在村庄道路硬化、垃圾治理、旱厕改造等方面,面临着先天劣势。

“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对于城乡接合部治理的难度,李永峰这样说。

今年,我市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网格化责任监管机制,将各项重点工作精准量化、精准明责问效;各区对所辖区域乡镇及城乡接合部治理创建工作负总责;各区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与市直部门做好对接沟通,指导乡镇村庄完成治理任务。另外,按照市建城办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建立“日督导、月调度、季测评”工作机制。市农业农村局工作部办公室根据实地测评标准,不定期对治理工作进度进行明查暗访;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召集市直相关部门和8个区的主管负责同志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每季度对各区治理情况开展督导测评,根据督查结果对区和乡镇进行排名,全市通报,并报工作部领导和市建城办。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市农业农村局的李永峰作为督导员,每周,他都会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到负责区域开展巡查工作。“为了让检查工作更透明量化,我们把检查内容细分为‘村内有无旱厕’‘有没有文化墙’‘有无垃圾乱倒’等20多个具体问题,做成清单,分发到各责任部门,然后按清单条目,一项项打分。”李永峰说,发现问题,我们会及时联系相关部门督促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追踪落实。“以前是等待问题出现,现在是主动发现问题。”

李永峰表示,督导组成员也是责任人,必须切实担负起全面职责,发挥好督导的关键作用。

邯山区南堡乡刘村的生态小游园。

精准发力

城乡接合部位的治理,关键是扭住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在道路硬化方面,全面提升城乡接合部及村庄主次街道及巷道硬化水平。市及各区城区通往乡镇的主要道路以及乡镇政府驻地和周边村庄的主要街道,要全部完成水泥硬化,且路面平整畅通,没有坑洼不平和大面积积水。对仍是“泥土路”的次要街道全部水泥硬化、小巷胡同用水泥或砖石矿渣等硬化或铺垫。对已硬化但有坑洼毁损并影响通行的,进行修补或重新硬化,并对所有已硬化和需硬化的街巷设置排水沟,定期清理疏通,防止出现淤堵。

针对农村环境卫生,我市加大整治力度,加强对村庄及周边、河道、坑塘及两岸、道路及沿线等重点区域生活积存及零散垃圾的全面排查和及时清理转运,彻底消除卫生盲区和死角。巩固完善农村环卫保洁专业公司化和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机制,落实“村收集、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确保95%以上的行政村垃圾治理达标。加大力度解决农村污水乱排问题,坚持集中处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并加强污水有效管控,规范排水方式,杜绝乱排乱倒,基本实现生活污水不出户、不出村。

同时,针对乡村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私搭乱建以及散发、张贴、喷涂小广告,私自设置广告牌等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城乡接合部做到城区到乡镇的公路、河道沿线无明显环境脏乱问题,无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现象;乡镇驻地和行政村做到主要街道及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无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私搭乱建以及散发、张贴、喷涂小广告,无私自设置广告牌、无乱扔杂物、损坏花木等现象。

邯山区南堡乡刘村孝道文化博物馆。

倡导文明乡风

建设文明城,先做文明人。文明素质是市民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一种状态,是保持文明城市持续向好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邯山区南堡乡刘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精心打造特色小镇。其中的“邯郸往事”文化项目,由展示馆、孝文化馆、民俗馆等组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村民素质提高了,工作阻力小了,还能主动参与治理。”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彦祥说,村里过去有个坑塘,是村里的主要污染源,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村民在村党员干部带领下,仅用半个月时间,清理了积存几十年的污泥和垃圾。

刘村开展的群众文明乡风的工作,仅是我市城乡接合部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的城乡接合部治理工作,作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工作的难点,通过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实现文明村镇全覆盖。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昆/文 郝群英/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