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一条河,美化一座城!邯郸沁河实现美丽蝶变

治理一条河,美化一座城!邯郸沁河实现美丽蝶变
2020-06-05 09:17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了“市级统筹、部门协调、整体推进”的治水新局面。目前,沁河水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龙须沟”已蝶变成“一条碧带”绕城而来。沁河的美,也让两岸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让居民的绿美生活向富裕生活迈进。

一座城市有水穿城,就会蕴含许多灵秀。今天,当市民在沁河边休憩嬉戏时,他们中定会有人忆起,昔日的沁河曾是一条乌黑发臭的“龙须沟”。

从“葛优躺”到“沿河游”

6月2日,盛夏时节,记者漫步沁河郊野公园,仿佛走进江南水乡。傍着公园的沁河,河畔游人如织,河堤两边绿树成荫。这里亲水木桥、花海长廊、田园风光、蛙唱蝉鸣、野鸭戏水等一应俱全,是市民休憩、健身的绝佳去处。

在亲水木桥,记者看到了几位穿着黄色T恤的“驴友”,正在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其中一位叫曹文娟的女士告诉记者,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绕着沁河来回骑行,体验城市的独特文化。

曹女士是地道的邯郸人。她家从三里铺社区搬迁到学步桥社区,始终没有离开过沁河沿岸。“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可以算是沁河边的原住民。”谈起当“驴友”的经历,她说,这与沁河有不解之缘。

2005年,曹女士发现沁河两岸经过整治,变得很美,就开始了晨跑。“每天早上,我都会提前到单位,在工作之前,先在河道上跑半小时步。”曹女士说,沁河河岸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上班对着电脑坐半天,晚上吃完饭躺着看电视,‘葛优躺’的生活状态很不好的。现在不一样了,身体感觉好多了,从此爱上运动。”

后来发现河岸边的违建也拆除了,排污口也堵住了,河水一天天变清,臭味渐渐消退,曹女士跑步线路越来越长。特别是近些年,听说沁河源头打造了成片的生态园区,曹女士升级了装备,买了山地车,约上好友,自发组织了一个沿河游驴友团,每周都要沿着沁河向西,一路骑到郊野公园。“听说这个公园还有二期工程,6月底完工,我们的路线又可以延长了!”曹女士笑着说。

昔日“龙须沟”

沁河原名牛首河,是横贯我市东西的一条排洪泄沥的景观河流。以前,市民要想这样沿河旅行并不容易,沁河两侧曾经到处是违章建筑、生活垃圾,再加上黑臭的河水,人人避之不及。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邯郸市区人口不足十万,小小的邯郸市内有这样的河流,确实是城市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这风景线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个大的隐患,那就是,不定哪一年的雨季,沁河上游山洪暴发,就会给我们下游的这座城市造成无穷的灾难。

这灾难,说来就来。1963年8月,邯郸连降暴雨,邯郸的大小河流,水漫河堤,奔腾而出。沁河也不例外。一时间,邯郸市内竟成了汪洋大海。许多桥梁被冲毁,铁路被冲断。王郎村、胜利桥一带被淹没,损失巨大。

洪灾过后,为了根治沁河,我市从齐村大坝导沁河水向东北流入薛庄村南的输元河。由于河水改道,沁河水流甚小,几乎干涸。沁河成了沿岸许多工厂、企业的废水排放专用河,时间一长,就成了一条污水河。再加上不断往河里倾倒垃圾,河身逐渐变窄,昔日的沁河就成了一条污水沟。

为了遮掩沁河之臭,我市给这条臭水沟盖上了“遮羞布”。在环城西路与沁河交汇处的河道上搭设梁板,在梁板上又盖了大型的家具专卖城和小商品批发门市。可是,一过人民路,“丑媳妇”的脸便露了出来,臭味刺鼻的黑色污水向北流去。

持续治理出的绿美河岸

鉴于沁河环境日益恶化,我市多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多年来,通过清理河床淤积,砌石护坡,拆迁违章建筑,修建环河公路,打造十二属相野趣园、青年园、蔷薇园等沁河带状公园,至2005年,一条绕城的“碧带”初步形成。但长期以来,由于污水直排、雨污合流、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沁河失去自净能力。如何治理沁河黑臭水,一直困扰着城市管理者。近年来,我市实施沁河“全流域、全方位、全区域”综合治理,对主河道大小支流以及汇入支流的明沟暗渠等一同治理取得积极效果,让沁河逐步返清脱臭。

治水先治源。主城区以西13公里的复兴区户村镇牛叫河村,有一座占地600余亩、容量约160万立方米的牛叫河水库,是沁河的主要水源补给地。为保护沁河水源,近年来,该村拆除了散乱旱厕、猪圈、厂房等违章建筑400余处,清理积存建筑生活垃圾50余万立方米。设立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2.7万余米。在库区原有荒地、河滩地等处植绿4500余亩。

沁河在复兴区流经41个村落,涉及14380户,约6万人口。为把沁河打造成为绿美景观带,减少生活污水污染,该区在沁河沿岸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围绕沁河沿线,该区种植树木60万余棵,建设各种小游园、微景观76处。另外,复兴区以沁河源生态环境修复为基础,重点实施“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三大工程,打造沁河郊野公园、沁河二十里风景画廊等工程。

除了上游治理,我市还采取分段治理、中水回用等措施,让沁河真正成为“一河活水”。邯郸市城管执法局排水管理处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段项目办负责人王秀君说,目前,从滏西桥至劳模广场的沁河示范段已全部完工。示范段区域内累计栽植乔灌木660株、藤本植物800株、竹类植物1.22万株,模纹植物种植面积达2300平方米,地被植物面积达6600平方米。

如今,信步沁河沿岸,清澈的河水中,成对的水鸭在戏水,青蛙在高唱;蓝天上飘着洁白的云彩,河下的碧波中鱼翔浅底。真是“一步一换景,人在画中游”。

绿美生活变富裕生活

沁河的治理,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之道”,也是将美丽环境转变为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

整地形、建廊道、清河湖、铺管网、增绿量、出景观,最大的困难是资金。我市出台造林绿化奖补政策,对完成绿化任务的村庄实施定额补贴。在复兴区,区政府对成方连片造林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企业或造林大户,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廊道绿化,每侧宽度在15米以上的国省道路以及乡村道路新建林带和环村林带,由区级财政按照每年每亩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成功撬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绿化。

“我家这几亩地都是旱地,种庄稼收获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如今流转给村里种树,每年有1000元的补贴。另外,村里还安排我到生态园打工,也不累,一个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比过去种地打工强多了。”牛叫河村民李进良告诉记者。

沁河源头的牛叫河村,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长度十多公里的沁河景观带建成后,不仅吸引了众多旅游爱好者,还将村内的古山西大道、生态采摘园、牛叫河水库等景点与全市旅游景区串联起来,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游客。

在沁河郊野公园二期的荷花池畔,户村村民李先生和妻子正在把一个个大红灯笼挂到窑洞的门檐上。“公园马上要对外开放了,我们得赶紧装修,准备开门迎客。”李先生说,去年他和妻子在外面打工,听说家门口要建公园,还要举办园博会、旅发大会等,特意承包了9个窑洞,打造成农家乐饭店,希望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因为沁河治理而改善生活、奔向小康的居民在沁河两岸还有很多。随着环境提升,保利、美的、荣盛、泽信等一线地产企业纷纷入驻沁河沿岸的复兴区,部分楼盘价格已比肩中心城区。2019年,保利发展集团以7.9亿元摘得前郝村地块,住宅用地招拍挂价格从以往的300万元/亩一举跃升至700万元/亩。上班“迁徙族”们也陆续告别了“候鸟式”生活,他们创业在复兴、生活在复兴、休闲娱乐在复兴,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

一条沁河,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如今,沁河的治理,不仅关系着城市生态环境,更关系着人们的致富梦。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昆 文/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