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乡区:在脱贫路上奋斗不止

肥乡区:在脱贫路上奋斗不止
2020-05-14 10:09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柴珊珊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肥乡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一年当作两年用、一届当作两届干,全力以赴巩固提升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质量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从2012年的87个贫困村,7.6万贫困人口,到2019年的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308名贫困人口脱贫,最终实现贫困村归零、贫困人口减少至82人……这一组组的数据说明了肥乡区在脱贫攻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完成23户82名贫困户脱贫目标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产业是稳定脱贫之本

肥乡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采取更加有力的推进措施,重点在产业支撑上做加法,进一步做活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大文章,保证村有立村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高标准高质量实现小康。

近日,记者走进肥乡区七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漫步在一个个大棚间,阵阵清香迎面扑来。“我在这已经干了四年了,不仅学了技术还能挣到钱,日子是越来越好了。”肥乡区毛演堡乡崔庄村村民赵燕芳正在拿着剪刀忙着给花卉嫁接。

七彩园林是该区一家省级龙头扶贫企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村庄有了稳定的产业脱贫途径。“目前公司已全面复工,现在用工量大,吸引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和附近村庄的贫困户,日均雇佣劳动力在500-1000人,且大多数为农村老人、妇女,贫困户就业100余人。”该公司总经理王建明对记者说。

仅通过扶持七彩园林一个产业,就实现了企业、镇政府、村集体、贫困户多方共赢。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形成设施蔬菜、特色林果、规模养殖、苗木花卉四大产业集群,产业覆盖到了所有村集体、1495户贫困户社会资产收益43.1万元。

肥乡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向,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扶贫产业示范园区9个,发展农业采摘园25个,实现了农业园区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全覆盖。其中,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中国最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存岭扶贫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扶贫产业园,在带动精准脱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户多品”,让致富门路有广度。肥乡区大力实施资产收益扶贫,2019年投入财政资金3700万元,组织各村与扶贫企业开展以“保底收益+分红”为核心的34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一户多品”模式,对符合要求的贫困户按照1-5万元小额贷款标准予以支持,先后打造了毛演堡乡设施蔬菜、肥乡镇苗木花卉等一批集中连片扶贫示范基地,扶持带动一批贫困户实施特色种养项目和光伏扶贫项目。积极推进扶贫车间覆盖所有贫困村,今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70万元,新建扶贫车间19家,全区的扶贫车间数量达到了105家,从事藤椅、汽车座垫、服装加工、箱包加工、毛绒玩具等家庭手工业生产的贫困劳动力达5000余人,增收9500万元。

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

肥乡区积极探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措施和路径,把贫困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在深刻改变乡村面貌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逐步把扶贫产业壮大的过程变为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

今年以来,该区从群众最关切的出行问题入手,将农村路网及街巷硬化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必打硬仗,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力支撑。

“这几年,村里主街道都得到硬化翻修,但是村内小街巷硬化率低,不仅影响群众出行,更是人居环境提升的‘绊脚石’。” 屯庄营村西街党支部书记孙增涛说,“借着全区开展农村路网及街巷硬化集中攻坚行动的东风,村里倡议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村内的背街小巷全部硬化,得到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

结合“一轴三带”全域旅游发展,积推进乡村休闲采摘旅游业态发展,打造了水岸桃乡刘家寨、菊花小镇南赵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以及一批标准化采摘园,并充分挖掘地方风俗文化,连续组织开展梨花节、桃花节、“五一”旅游文化节、丰收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走出了一条平原地区全域旅游新路子。今年在肥乡镇七彩玫瑰基地举行了三千亩玫瑰(月季)花展,营造了浪漫花海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赏花、购花,平均日客流量5000人次、日零售鲜花700株。

全力筑牢防贫“保障网”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但部分刚刚脱贫的群众和因受疫情影响开工、就业困难群众,依然存在返贫风险。肥乡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建立防贫扶贫网格化管理机制,有序组织贫困群众开工、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筑牢防贫保障网。

屯庄营乡后营村贫困户王保玲的儿子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受疫情的影响不能外出打工。她婆婆身体常年有病,小叔子又智力残疾,一家人的生活苦不堪言。“现在家里种着三亩葡萄,一年一亩就能挣八千元。”王保玲高兴地说,俺孩子也在村里就近的养猪场打工,一天能挣一百元,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记者走进西吾吉村的一家扶贫微工厂,只见扶贫车间内一片繁忙的景象,有20多名工人正在赶制服装订单。“我们这是4月13日全部复工。现在大约有20来名工人,有的工人因为是新人,技术还不熟练,我们就分三个月给工人补助。第一个月每天补助30元,一个月就是900元;第二个月600元;第三个月300元。” 该扶贫工厂负责人说。

“因为受疫情的影响,孩子们不开学,俺需要在家看孩子,也干不了啥活。”该扶贫工厂工人马书玲说,现在在这里做活,挺好,能照顾家里,一天还能挣70元左右。”

贫困户脱贫之后,因灾或因病重新返贫,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大难题。肥乡区对脱贫人口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工作要求,继续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该区对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重点群体,综合实施增收、减支、保险救助等措施,多渠道筑起返贫致贫“拦水坝”;在用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防贫、扶贫股份合作等防贫措施基础上,由区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按照全区农村10%人口比例,为“两非户”购买防贫保险,重点防止因病、因学、因灾等重大支出致贫或返贫。

如今,肥乡区对全区52个省级贫困村的脱贫群众全部建立了动态防贫信息台账,按照县级党员分包村庄,扶贫干部和乡村党员分包农户的模式,实行一户一策、精准防贫,已为800多名刚刚脱贫的群众找到了就业岗位。

邯报融媒体记者 谢伟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