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创四建”活动开展以来,大名县坚持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紧扣“三创四建”活动要求,把开展“三创四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统筹推进,确保活动高起点开局、高质量起步、高标准推动。
精准发力,强力组织推进。按照省市对活动的要求部署,成立“三创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化细化措施,明确争项目、争人才、争技术、争资金、争试点,增加亿元以上开工项目数量、增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限上商贸企业数量、增加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加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增加“千万元利税大户”数量等“五争六增”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发力点,确保活动创建有力有序。
大打“亲情牌”,激发返乡创业“情”。该县以抓好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故乡情”回归工程,鼓励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回乡兴办实业、发展产业。同时设立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对返乡创业人员、创业项目给予创业补贴和奖补资金,并研究推出金融支持、税费优惠等系列支持政策,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贴心扶持。此外,该县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机制,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全天候、专家式、保姆式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到目前,该县创新创业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已入驻46家创业实体,6家创业项目实体孵化成功。
“六城联创”提升县域承载力。创建森林城。实施城区绿化等8大绿化工程,推进卫东林场改革发展,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公园、郊野公园,今年春季新增绿化面积348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26%;创建卫生城。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启动城区成营、窦营、谷营三村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推广道路水洗机扫,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创建文明城。推进基础设施等9大工程,健全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创建工作机制,群众创建参与率达95%;创建双拥城。加强社会拥军志愿工作,成立爱国拥军联合会,300余家商家入会,不断完善创业培训、退役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创建海绵城。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建设一批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公园、广场、水系,建成城市“海绵体”;创建智慧城。围绕一平台五中心,建设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营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一卡走遍大名“六个一”新型城市。
四大支撑体系,力促提质提效。在经济发展方面,该县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7大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今年以来,先后有上海川力电器、湖南广源科技等总投资41.8亿元的4大项目落户大名,在谈项目58个。在城乡融合方面,该县着力破除城乡发展壁垒,推进城乡要素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及经济融合,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乡村产业发展现代化。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流转土地34.4万亩,流转率37%。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相关政策,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投资2千万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制定金滩镇美丽乡村片区规划。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3万亩高油酸花生产业基地。在营商环境方面,该县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快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实行项目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限时服务,先后减少审批事项81项,减少环节67个,31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07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成立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推出“日服务、周办公、月调度”、项目手续“容缺预审+模拟审查”机制,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新环境。在社会治理方面,该县以县乡村三级治理为主线,全面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推广和完善“一核领导、两会议商、多元共治”村级善治机制和党支部、村委会、村监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治理机制,探索小区治理方式,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全链条信访工作法”,着力推进“天网”“警网”“民网”建设,加快推进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邯报融媒体记者 苑延涛 通讯员 马顺利
推荐阅读
-
2020-04-28
-
2020-04-27
-
2020-04-27
-
2020-04-25
-
2020-04-25
-
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