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支援湖北医疗队英雄谱】梁晓昌:鏖战武汉44天

【邯郸支援湖北医疗队英雄谱】梁晓昌:鏖战武汉44天
2020-03-27 10:23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李天一

鏖战武汉44天

——记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省第三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队长梁晓昌

44天里,他与队友们经历着生死的考验;44天中,他承受着有生以来最大的压力;44天后,他终于将队员们安全地带回了家。

2月4日,永年区第一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梁晓昌拎着一个手提袋,拿着两件换洗衣服,带领该院九名护理人员随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登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

这一天,他铭记于心。这之后的四十余天,他终生难忘。

庚子之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梁晓昌所在的永年区第一医院成为发热定点医院,首批进入隔离病房名单中有他的名字。2月1日他住在医院与同事开始专业培训,2月3日他进入隔离病房着手组建和护理规程起草等工作,2月4日凌晨两点他接到支援武汉的通知。

回忆起接到通知的当晚,院长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去支援武汉,这次你带队吧!”梁晓昌毫不犹豫地说:“好的!”二十余秒,他承接了一个超乎想象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2月7日早上,梁晓昌在医院简单收拾了一下,带着两身换洗衣服,与9名同事和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0名医务人员乘坐大巴车直奔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随同河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飞往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武汉疫区。晚上19:00,他们到达武汉天河机场。

武汉,这个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道路上应该是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可封城后的武汉,梁晓昌看到的是街道人迹罕至、空无人烟。

一种无名的震撼撞击着他的内心,更有一种士兵严阵以待奔赴战场的悲壮感。此时此刻,他才感受到什么叫全国战“疫”。

2月5日白天,他们参加专业培训,当天晚上,随着武昌方舱医院的开启,他们成为第一批进驻护理人员,20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顺利进舱。

进舱的第一件事就难住了梁晓昌,“作为一名男护士,现有的防护服太小不合适,头部暴露在外是个危险信号,根据老师指导他用整个保鲜膜把自己裹起来,像个粽子似的,呼吸困难行动不便,而且还要对病人进行医治和生活照料。”梁晓昌说,起初这里环境是陌生的,患者是陌生的,各组之间还没有明确的联络人,从接收患者、导引患者、安置患者、领取物品、巡查、记录……一切全靠自己,我们只能拿起十二分的劲头开始干,克服一切困难。

第一个值班日,梁晓昌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

梁晓昌和他的队友们踏进疫区武汉,正是疫情的高发期。起初他们6个小时轮班一次,一班9名医务人员要照看近30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高峰时期,平均一名医务人员照看50名患者。患者的一日三餐,都要靠他们分发,生活需求也需要他们安排调节。仅一天方舱医院内所需要的40多桶桶装用水,则是他们一桶一桶扛进去的。巨大的工作量,压在每名医务人员的头上,有时累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然而,更让梁晓昌担心的是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他记得开始有一次队友石晓波在穿好防护服准备进舱时口罩的带子断掉了,物资有限,又要马上接班,但是决不能暴露,那样就是置队友于危险之中,最后让她用同伴的卡子死死地卡住带子才进舱工作。

他说:“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死的考验,我最怕听到自己的队友咳嗽,哪怕只是一声,都让我揪心,更担心他们出现发热症状,每一天心都悬在嗓子眼里。不仅患者于我们生命相托、健康所系,还有我的队友们,来时健健康康一个人,他们回去时也必须完好无损,这是我职责所在,也是我忙碌的意义。”

当记者问他是否在武汉流过眼泪。他笑笑说,我的枕套基本上两三天就要更换一次。面对这个千斤重担,它也曾让这个八尺男儿在夜深人静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随着护理工作的稳步推进,方舱医院的整个工作流程逐渐顺畅起来,梁晓昌以过硬的业务素质被任职为河北省第三、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理队长,成为138名护理人员的“梁队”;更被指挥部外调到协调岗位,成为梁老师,同国家队、各省队长参加方舱医院院务会;还成为河北省第三、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变身梁委员。

在“生命方舟”里,他为大家树起了一面旗帜。同时,他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3月18日,他们作为邯郸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返回家乡。在近14天的隔离休养期间,所有的队员两次核酸检测呈现阴性后,才使他一直悬着的心放下。

方舱医院里的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曾让梁晓昌感动不已。虽然里面住满了病人,却无时无刻不充满着爱与善意。

在方舱内繁忙的工作中,患者也自发的分组,尽力帮助医务人员分担一些工作,例如分餐,照顾更需要帮助的患者,帮忙搬抬物品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越来越多的患者从初始的焦躁情绪变得平缓,大家开始了说笑、认亲。

在这里,梁晓昌遇到了一位邯郸大名老乡。这位患者50多岁,随爱人定居武汉,当看到他穿的防护服上的“邯郸”字样时,竖起了大拇指,“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武汉驰援,邯郸人民好样的!河北人民好样的!”之后,他们不免谈起家乡美食、美景,二毛烧鸡、郭八火烧、五百居香肠,丛台公园、广府老城……回家的感觉让患者一度哽咽,“不能回家,但跟家乡人聊几句家常话也是亲切的”。听到这样的话,梁晓昌的眼眶湿润了。

在3月18日早上,离开在武汉所住的联投新大地酒店时,该酒店的经理对他们说:“明年你们一定来武汉看樱花,只要提房间号,免费让你们入住,谢谢你们对武汉的帮助。”

面对每天的这些感动,面对重如磐石的压力和责任,面对近300名的众多患者,梁晓昌都可以坦然相对。但是面对家人,他总是不愿说得太多,生怕内心的那道堤防会崩塌。

每次与家人的视频聊天,出现在镜头前最多的是年幼的小儿子,而即将面临高考的女儿,只能远远地看到她关注镜头的身影,没有言语的交流。因为他知道,女儿若面对面与他说话,那份藏在彼此心里的思念会忍不住顺着眼角流出来,不如默默相望,在心里关注着彼此。

“与家人的每一次通话,我都不愿提起工作上面的事情,妻子也是医生,她知道我们的辛苦和不易,从不多说一句触碰内心的话,生怕引得大家泪流满面。”梁晓昌说,对于生病的父母,他心里只有亏欠。

多年来,父母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春节前夕,父母刚刚回到永年老家跟他的弟弟过春节,没成想新冠肺炎疫情,让他近两个月无法见到父母。“父亲做过两次心脏支架,身体行动不能完全自理。母亲脑出血患有后遗症,身边需要有人照顾,两位老人都已是古稀之年,身边离不开人。我去武汉的事,没敢告诉两位老人,怕他们担心。但铺天盖地的新闻宣传,他们也早已知晓,并没有多说什么。”

梁晓昌说,隔离休养结束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第一时间回老家看望久别的父母,陪陪妻子,带着儿女去公园游玩。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圆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