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二批返邯队员的武汉故事:援鄂经历,将让我受益终生

邯郸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二批返邯队员的武汉故事:援鄂经历,将让我受益终生
2020-03-23 09:06 新邯郸客户端 编辑:韩璞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3月20日,绿意渐盈的春分时节,我市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的36名队员,带着成功的喜悦、归家的激动,回到了家乡。据了解,我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共有93名队员,这36人是第二批返邯队员,他们将与3月18日首批返邯的56名队员一起,在峰峰矿区的隔离休养点修养。目前,我市支援湖北医疗队还剩1名队员——市疾控中心食品科副主任医师、流调专家郭娜娜,仍坚守在武汉流调一线。在此次返邯的医疗队员中,有的是我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有的曾在武汉贴身医护重症和危重症病人,他们向记者分享了几十天里支援湖北经历李的感人故事。

回来时一个都不能少

欢迎仪式上,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赵京梅代表医疗队,向家乡人民递交了答卷:经过55个日夜的坚守与精心救治,累计收治患者429人,其中重症患者119人,危重症患者78人,已治愈患者314人,累计检验核酸样本8144人份,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四个零”。

“要实现‘四个零’,尤其是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并不容易。对于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而言,疫情初期赶赴武汉,防护物资、防护经验等都有所不足。”赵京梅坦言。

她介绍,1月末,来自市中心医院、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的16名队员,作为首批医疗队员抵达武汉后,14人当天进驻武汉市第七医院,接管了该院4个病区以及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高的重症监护室、检验科,2人到金银潭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武汉市第七医院是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批定点救治医院,自1月21日起被征用,开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患者普遍存在基础性疾病、年龄较大、救治难度大的特点。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

“刚到武汉,我们缺防护服、缺口罩、脚套、面屏,同志们就DIY,用塑料袋套脚上、头上,硬着头皮去护理病人。为了节省防护服,经常是6个多小时不吃不喝。”赵京梅介绍,不仅如此,医疗队员虽然都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但大多也未接受过专业的防护培训,不少人是第一次穿防护服。赵京梅是第五医疗组组长、第二组党支部书记,她带领小组成员认真完成个人防护和新冠肺炎救治的培训,从最简单的戴口罩、会洗手、会脱防护服开始培训演练。

“这些看似简单、人人都会,但在当时要正确做到比较难。戴口罩,不能戴上了事,必须保证完全密闭;洗手,在接触过一个病人及其物品后,比如看病历、看片子、输液等就连一个最简单的开门后,都必须用手消洗手,才能去护理另一名病人,查看另一名病人的材料。这样能防止交叉感染,也能防护自身;至于脱防护服,我教给大家卷着脱,一步步地把防护服的外侧卷到里面,只接触里面的清洁面。”赵京梅说,通过培训增强大家的意识,对防护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认真细致的梳理,做好危险预知的识别和防范。张淑娟是峰峰集团总医院院感科护师,作为守护医护人员的人,几十天来,她和同事们一个细节一个步骤制定措施,一个人示范一个人讲解穿戴,尽最大努力控制传染源。

张淑娟介绍,随着医疗队进驻的时间越久,感控的压力就越大。尤其当七院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时,她所负责的病区也要做全员核酸监测,她失眠了一晚上后,又紧张了一白天。第二天晚上十一点河北医疗队全员阴性,她如释重负,热泪盈眶。那时她又担心大家是否因为检测结果懈怠,连夜就在群里发布防控知识。“那段时间如履薄冰,一刻也不敢放松。”宋亚岚是峰峰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也是该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到武汉初期,她辗转为医疗队员购买了急缺的防护用品,并在心理上为大家加油打气,成为了队员口中的“老妈妈”。“首批医疗队员在心理上,相比而言,有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初到武汉时,疫情正凶猛也人生地不熟。大家就互相加油鼓劲儿,生活上互相帮助,挺过了最初的困难期。”她说,“去武汉临行前,领导嘱咐大家,回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少。如今,终于做到了。”

ICU里的48天

邯郸市中心医院重症二病区主管护师张聪聪,从赶赴武汉开始,就在武汉市第七医院ICU里工作。

“我在武汉一共待了55天,后几天休整,在第七医院ICU里工作了48天。”采访时,谈起在ICU里的经历,张聪聪感慨万千。“众所周知,ICU是一直医院里最苦最累的地方。这段时间武汉的医院,ICU更是被感染几率最大的地方。ICU的患者跟普通病房的患者有很大区别,大多数都伴有自立能力缺陷,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咳嗽无力,排痰困难;ICU也是全院仪器最多的地方,心肺复苏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由于没有家属,吃喝拉撒都是我们医护人员来负责,所以护理工作量也是最大的,超负荷工作是常态。我们每天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总是起雾的护目镜,和两层外科手套,给病人吸痰、擦身、换床单,每天都得面对患者满床满身的污秽、排泄物,每天为患者采集咽拭子,一个个倒掉呼吸机冷凝瓶中的积水。”他对记者说,“有人问我,你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吗?我开玩笑说,谁让咱是医护人员,你当谁都能是天使吗?”

张聪聪回忆说,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职责,让他尽心尽责,在ICU里,一些病人的举动也感动了他。“我曾护理过一个70多岁的大爷,他是ICU里为数不多的清醒患者。我们是轮班制,每次到我轮班时,他才在床上大小便。有次,他跟我说,委屈你了孩子,我看其他人都是小姑娘,当着她们的面,实在不好意思,只能憋着到你来。我当时就笑着说,大爷您是绅士,咱是男的,是得照顾女士。”跟普通病房相比,不仅是护理工作量大,而且随时会有抢救。有一次病人心脏骤停,张聪聪立马上前,配合医生紧急气管插管,面罩加压通气,十几次的除颤,几十次的抽药推药,上百次的胸外按压,争分夺秒地抢救。“后来才想起来,这么做很危险,被感染的几率大大上升,但我不后悔。”

张聪聪表示,这48天里,作为ICU为数不多的小伙子,每天都是高强度工作,最后几天差点起不了床。但他觉得,这将是自己能受益一生的经历。

一次惊险的转院

宋亚岚作为经验丰富的呼吸科大夫,在武汉市第七医院从事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以及病人的转院工作。“这几十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件事,其中一个重症患者转院,因为过程过于惊险,让我细节记得很清楚。”宋亚岚说,“转移普通病人和重症病人,完全是两个概念。一个重症病人转院,首先需要评估,是否需要转院,转院期间有没有大的风险。有段时间,因为ICU床位紧缺,一个症状很重的老大爷找不到床位。经过评估之后,可以转院到中南医院。”

她介绍,当时那位大爷一直戴着无创呼吸机,病情较重,情况十分紧急。她了解到无创呼吸机有内置电池,可以拔掉电源,并且救护车里有氧气筒后,她评估决定可以转院。虽然有风险,但是转院后,病人就有可能活下来。“因为家属不在,医院人手紧张,当时只有我和一名瘦弱的女护士。虽然现在的床能直接对接救护车,但那个大爷有180多斤重,加上我一人抬不动的呼吸机,还有监测设备,光把病人推出医院,我俩女的就感觉劲儿用光了。后来往救护车上推病床,我俩推不动,需要救护车司机帮忙。救护车司机是名志愿者,年龄也大了,我们仨人费了很大劲儿才推上去。”宋亚岚回忆说,“没想到到救护车上,又出现了问题,救护车是新的,该有的装备设施什么都没有。一人高、五六十斤重的氧气筒也没有固定的地方。一开车,氧气筒就乱晃。关上门后,发现救护车后面没有灯。当时,我们穿着防护服,没法带手机,找不到通话装置,因为与司机是隔断,喊话也听不到。我们只能摸黑,一手扶着病床、一手扶着氧气筒,还得时刻看着病人监测的各项指数。”

“当时最怕车辆拐弯和颠簸,一拐弯或者颠簸,氧气筒就要倒,努力扶起来后,人就感觉虚脱了。十几分钟的路程,我俩觉得过了好几个小时。当时一路扶过来,防护又闷,衣服是湿了干了又湿了,循环过很多次。”宋亚岚感慨道。到中南医院后,宋亚岚以为终于能会轻松,没想到却找不到病房所在的那栋楼在哪。“之前跟中南医院的大夫通过话,但是没有带手机,幸亏我把电话写在防护服上,我们就借了保安大哥的电话,联系到人后,才找到楼。”她对记者说,“当时病人实在不能耽误时间了,我们到楼下后,因为中南医院也是定点医院,病房区也刚改造完,楼道里空荡荡没有任何指示,我们就先上一个电梯,后被告知走错了,我俩只能抓紧推着病床,上到另一个电梯,才找到预约的床位。”

宋亚岚说:“病人救治不能耽搁,找不到地方时,当时心里那个着急啊。所幸结果还不错,转院期间病人病情没有恶化。”

在那没哭,回来时哭了

王静是峰峰总医院的护师,她和李茜二人被安排到金银潭医院工作。她说:“当时每天护理工作很累,看到有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新闻时,心里压力也大,亲人也不在身边,但是从来没有流过泪,都坚持过来了。没想到,刚跟邢台的‘战友’视频,虽然分开不到24小时,但我们俩还是哭得稀里哗啦。你现在应该能听到我的声音哽咽,我俩刚刚聊完天。”董青是峰峰总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师,她告诉记者,在武汉时,不管再苦再累,自己从没有哭过。结果离开武汉时,被武汉人民感动哭了。“离开前头一晚,大家都没怎么睡。早上5点多,刚下楼,就有人来帮我们拿行李。一路上,直到坐上飞机,武汉市民看到我们后,就会自发鼓掌致意。”董青说,“临行前,治愈患者赵阿姨还跟我微信视频。赵阿姨说,‘听说你们要走了,我很舍不得,非常感谢你们的悉心照料。’当我告诉赵阿姨,我成为预备党员了,她可替我高兴了。视频最后,我们还隔着视频拉钩约定,来年一定来武汉看樱花、游东湖、喝莲藕汤、吃热干面。那时候说着说着,我眼里就有眼泪了。”

宋亚岚也说:“不管是赶赴武汉时,还是在武汉医院,我从没掉过眼泪。没想到回来后,看到这盛大的欢迎仪式,还有熟悉的领导、同事、家人,大家都哭了。尤其是仪式后,我们科室的李桂芳主任,看着大家还没开口,眼泪就掉下来了。我们本来还好,看到她这样,大家一下子就忍不住了,哭成一团。”“虽然流泪了,但是医疗队员们很开心。我们会在隔离修养14天后,尽快投入到医院的工作,为邯郸人民的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赵京梅说道。

邯报融媒体记者 赵正杰/文 胡晓华 邱勇慧/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