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成立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成立
2019-10-28 14:57 新华网 编辑:马红波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近日宣布成立。该研究院院长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担任。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主任张学敏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到会致辞。詹启敏及牛津大学路德维格癌症研究所卢欣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尚永丰院士等会同北京大学及国内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张宁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

詹启敏介绍,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癌症是我国居民目前第一死因,新发病例人数居世界首位,五年生存率不及发达国家一半,不仅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还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担。癌症发病机制复杂、发病高危因素多且难以控制等因素导致我国癌症的预防难;有效筛查技术少、早期诊断技术水平低等导致癌症发现晚;癌症治疗效果差、复发转移率高且癌症治疗副作用大、精准性差等原因导致癌症治疗难度大,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癌症防控的瓶颈。我国癌症研究水平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原创性理论,突破性、颠覆性、应用性创新仍然较少,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相当差距。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将开展哪些工作?詹启敏介绍,研究院紧密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和癌症防治的重大需求,布局前沿探索、转化应用和临床诊疗,与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院校合作,形成全链条医药创新群体。重点布局七个方向:

肿瘤生物学: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肿瘤的分化、增殖、转移、耐药等相关行为的分子机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探讨相关分子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生物学功能和网络调控。

临床肿瘤学:依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附属医院的丰富临床资源,利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等优势,探索各系统常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参与制定常见肿瘤的临床诊疗指南,提高癌症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

肿瘤免疫学:利用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肿瘤的抗原性、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免疫的机制、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从而促进免疫学基础研究与肿瘤研究诊疗的相互交叉融合。

肿瘤药学:依托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等单位,整合北京大学临床医院GCP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和临床研究所的相关资源,研究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耐药机制,开发新型抗肿瘤药。

血液肿瘤学: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血液病研究所,整合各附属医院的相关科研和临床资源,结合基础研究领域的基因组学研究,探索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制订血液肿瘤的诊治指南,提高北京大学血液肿瘤的科研和诊疗水平。

肿瘤流行病学:利用公共卫生学院的统计学优势和附属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进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为肿瘤的早期预防和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肿瘤新技术:利用多学科协同的肿瘤诊疗新技术以及面向未来的基因诊断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协作和融合,提高肿瘤的研究与诊断水平。

成立仪式结束后,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召开了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张学敏院士、牛津大学卢欣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尚永丰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泽民教授飞别介绍了其研究领域的相关工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沈琳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嘉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教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中心周晓华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等分别进行了主题介绍。(付东红 赵春晖 唐李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