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困境儿童“心灯” 跨越关爱救助的“最后一公里”

点亮困境儿童“心灯” 跨越关爱救助的“最后一公里”
2019-10-18 09:50 人民网 编辑:马红波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崔元苑)“这是儿童之家送给我家孙子的玩偶,他可喜欢了。每次基金会和儿童之家来村子里,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螳螂村,刚脱贫不久的张义方(化名)老人对记者说。

在另一户贫困家庭,吴文清(化名)老人对记者反映,冬天孙子们的棉衣棉被棉靴再也不用发愁。此外,福利主任还会定期来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孩子的学习有了保障,一家子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关爱困境儿童的成长,其实就是在助力精准扶贫。”螳螂村村支书感慨说道。

儿童之家走访困境儿童

从“候鸟儿童”到“冰花男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境况一直牵动着党中央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部部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政策机制日渐完善。同时,我国不断加大对特殊困难儿童群体的保障力度,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一系列扎实的举措,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今天,以困境儿童为主体的扶贫代表着扶贫工作从表层扶贫上升到深层扶贫,除了解决贫困现象,贫困的代际传递进一步成为扶贫工作的直接目标。10月17日,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人民网推出采访报道,走进贫困家庭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重残重病儿童、孤儿等困境儿童群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困境儿童,加入关爱困境儿童队伍。点亮困境儿童的“心灯”,让他们“破茧成蝶”,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打通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破解救助困局

打通关爱服务儿童的“最后一公里”,对儿童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关键在基层。但基层工作力量薄弱,政策底层落实难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镇雄县是云南省人口第一大县,全县0-18岁儿童有428,176人,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留守儿童44,459人,困境儿童16,726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县里收入的主要来源靠对外劳务输出,外出务工是本地很多农村家庭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留守儿童是一个很大的需要救助的群体。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破解本地困境儿童在关爱救助方面问题,任务更重、挑战更多。

按照民政部联合教育部等10部门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镇雄县各部门联动合力,多措并举,健全和创新关爱机制、丰富关爱内容、积极开展关爱活动,着力破解困局。

基于本地的特点,为了让困境儿童“有所依、有所医、有所教、有所乐”,镇雄县建立了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乡镇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村(居)委会儿童之家的三级关爱保护儿童工作队伍,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

一分部署,需要九分落实。为此,镇雄县通过一个“协调机制”、一个“平台机制”、一个“监督考核机制”来提升落实能力。

“留守、困境儿童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随时了解掌握新情况。”镇雄县民政局局长周铭强称。在成立“农村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镇雄探索建立重点职能部门协商会商机制,定期通报儿童工作情况,根据变化及时研究拟订对策措施,组织协调和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部门沟通与协作,督促、检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落实。

通过协商会商机制,政府各部门的力量拧成了一根绳。而创新利用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则成为靶向施策、分类救助、资源精准投放的有效工具和助手。

周铭强介绍说,在爱佑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镇雄建立起儿童工作管理平台,实时记录儿童之家活动、家访及服务递送、困境儿童救助等工作内容,实现信息收集监测等功能。

通过平台,可以随时掌握基层儿童工作情况和儿童生活情况。并基于平台数据,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福利支持方案;探索分地区、分类别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模式和机制,及时有效解决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问题。

从镇雄看全国,近年来,困境儿童保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开展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分类保障方面,江苏省率先从政府层面确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出台《关于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过去的儿童福利制度只覆盖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这两种困境状况,分类保障实施后,困境儿童的保障群体扩大,可以享受到生活、医疗、教育、监护、救助等各种细分类别的保障。

在机制建立方面,四川省将全省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整合纳入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履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职能的同时,明确了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任务,强化落实各项保障政策的主体责任。

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市)都印发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具体实施意见或方案。截至2017年6月,全国24个省份已经印发困境儿童保障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多个地方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儿童权益保障制度方面的尝试。

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因人施策“精准关爱”

留守、困境儿童群体中,有的亟待物质救助,有的呼唤心理疏导;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权益维护的诉求。因此,困境儿童需要因人施策、“精准关爱”。

关爱和保护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将存量管理好、如何将增量控制住,需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要说创新,那应该是儿童之家模式了。”周铭强说,“我们在263个村(社区)分别配备了一名儿童主任,实现了全县基层儿童主任全覆盖。在70个关爱保护示范地区,我们与爱佑等慈善公益组织合作,由儿童主任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残儿童、重病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儿童等重点对象进行家访及服务递送。”截止目前,70名示范区儿童主任已定期家访984名儿童,家访9,844次。

困境儿童家庭走访

解决困境儿童的问题,不仅要有钱,而且还要有人来做。螳螂村的陈老师是爱佑儿童之家福利主任队伍的一员,她对记者说,在儿童之家成立之初,在村委的支持下,首先对全村儿童信息进行搜集、统计、分类,对不同困境儿童制定针对性的走访计划。她管理着13个村民小组的困境儿童,每个月要定期走访约二三十个儿童家庭,了解儿童及其家庭困难,及时回应他们的诉求。

“在接受儿童之家帮助前,这些困境儿童大都因亲情断层缺少关爱,比较内向少言,自闭自卑,不合群,躲避生人。通过家访、心理疏导、与学校的沟通和儿童之家的活动,他们现在都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陈老师说。

在关爱工作中,镇雄县特别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流浪儿童、重残重病儿童、孤儿及贫困家庭儿童等特困儿童群体,探索适合本地的基层儿童关爱保护模式。

据了解,当地民政局结合实际,在每个村改造一所儿童之家,按儿童生长发展需求配备学习、娱乐、办公等设施,通过不断探索,实现了儿童之家9有:有开放时间,有活动,有基本台帐,有“儿童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结对表,有儿童兴趣爱好作品,有困境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有个案故事,有志愿队伍建设,有培训。

爱佑儿童之家

儿童福利主任则利用儿童之家组织儿童活动,提供儿童福利服务,使当地儿童有人爱,有人陪,有人护,更有事做。依托儿童之家,基层儿童福利服务可以辐射全村域/学校儿童,提高儿童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伤害事件,提升儿童的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能力。

“通过儿童之家,将这些留守、困境儿童集中起来,通过儿童主任的心理干预,让这些儿童游戏学习、精神娱乐、更健康地成长。” 周铭强说。截至目前,镇雄县儿童之家开放共计5,802天(81.4万小时),开展4,344次活动,活动服务100,233人次,惠及23,341名儿童。

据民政部数据,目前全国共有62万名儿童主任和4.5万名儿童督导员实名上岗,并且这一队伍还在持续壮大,共同守护近700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群超过65万人的困境儿童“护苗员”,使我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除了对困境儿童的精神关爱和福利对接,儿童福利主任还要帮助困境儿童及家庭联系相应部门,告知并协助他们申请救助,链接落实各项包括教育、医疗等的保障政策等。

镇雄县将困境儿童服务体系纳入脱贫攻坚整体布局,对符合福利政策保障条件的困境儿童,针对不同困境类别采取不同关爱保护和福利服务措施,努力实现政策保障不漏一人。

据了解,通过帮扶干预机制,截止目前,镇雄县已对1,235名分散供养的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季度发放1,274元/人/月的生活补贴,对41名集中供养的孤儿按季度发放1,974元/人/月的生活补贴。对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的困难残疾儿童和重度残疾儿童发放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对贫困家庭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对217名16或16周岁以下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未成年人发放732元/人/月补贴,不符合孤儿认定条件的,纳入特困人员保障范围。

记者采访的两个家庭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就是在儿童主任和村委的走访后,由政府补助修缮改造危房,老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对接了低保、养老保险、新农合等保障政策,孩子可以免费上学,还有助学补助。针对两个家庭的年轻劳动力都有疾病的情况,村委和镇政府为家中的老人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岗位,结合社会捐助,养殖产业就近吸纳,通过多种渠道和多元化途径实现了减贫脱贫。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决策部署,各地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就业、就业扶贫、随迁子女就地入学等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的数据902万人相比,下降了22.7%。

“对于贫困家庭,能出去务工的就去务工。不能出去的,通过就近发展产业来解决困境儿童家庭成员的就业岗位问题。”周铭强说。另外,通过办好寄宿制学校等配套制度保障和支撑,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悉心的照顾和引导,实现有吃有住有玩有学,时刻感受到家庭般的安全温暖和真爱关怀。

在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层服务供给模式上,各地通过政府支持、民政采购、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等方式,拓宽思路、灵活机制。

在江苏,为切实减轻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因意外伤害与重大疾病所产生的经济负担,盐城市2018年在苏北率先为全市18周岁以下所有困境儿童办理平安健康险,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无锡、泰州等地作为苏南、苏中的试点地区,也已开展困境儿童保险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引入市场力量推动困境儿童保护工作的制度建设。

用慈善之手聚社会合力 托举困境儿童美好明天

关爱和保护困境儿童,不但需要精准,更需要各方合力。尤其是对其他没有在政策保障范围内的困境儿童,更需要联合社会力量实施补充救助。

虽然,在镇雄,关爱儿童的机构组织和活动场所已达600多家,但还是不够覆盖。周铭强认为:“解决困境儿童的帮扶问题,需要政府主导牵头,同时也离不开有大爱、有实力、有经验的一些慈善组织的协力参与。他们有经济优势、有先进的运作机制,更有心理干预方面的专业优势。”

民政部《关于做好当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引导和支持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建立专项基金、设立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等形式,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救助帮扶,才能形成与政府救助的有效衔接、接续救助。

在镇雄关爱儿童工作方面,如爱佑慈善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从资金、理念、人才、信息、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当地很多帮助和指导。他们通过儿童之家对困境儿童及家庭进行福利输送,通过儿童福利主任对困境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救助、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等,切实解决了一部分困境儿童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困境儿童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方面,既有公益组织,也有像短跑名将张培萌这样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

全运会百米冠军、爱佑安生体验官张培萌体验“儿童福利主任”

国庆前夕,百米飞人、中国钢架雪车队队员张培萌作为“爱佑安生体验官”走进云南省镇雄县堵密村,化身儿童福利主任,以奥运见闻和专业的运动指导现身说法,亲身示范教孩子们学习跑步,给孩子们送营养包。“孩子们最高兴的不是比赛或者奖品,而是有哥哥姐姐陪伴、有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的快乐时光。”现场的爱佑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

从持续走访困境儿童家庭到跟进儿童成长,从物质补充、福利对接到精神陪伴、关爱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孩子们的心渐次“亮了”,贫困家庭脱贫的信心与干劲“强了”。

国家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事业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和成就。儿童福利从孤儿向所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延伸,每年服务保障1,400多万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006万困难残疾人和1,193万重度残疾人。

努力使所有儿童都能拥有美好灿烂的明天,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和期盼,也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和支撑。保护好祖国的下一代,就是保护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只有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升儿童关爱服务能力、建强儿童关爱服务力量,完善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强化儿童关爱工作合力,才能更好地托举起困境儿童的未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