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毕业生热议中国农大“曲周故事”

农大毕业生热议中国农大“曲周故事”
2019-06-13 09:32 邯郸新闻网 编辑:

连日来,从中央,省市等全国多家媒体相续对中国农大人扎根曲周46年的事迹进行报道,引起了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的共鸣。如今,这些农大人已走入不同岗位,但作为农大毕业生,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振兴中国农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国农大曲周王庄科技小院2016届硕士毕业生赵伟丽说,各大媒体报道学校服务曲周的事迹令人感动。硕士期间,她在曲周科技小院驻扎两年,扎实践行中国农大“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体验三农生活中的苦与乐,以科学的“DEED”(即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策实施)思路来探究和解决生产问题,参与科学技术从高校到生产的最后一厘米。在科技小院的日子里,她亲身经历了科技小院为乡村发展振兴做出的努力,也见证了农民对科技小院的喜爱,对中国农大的欢迎。毕业后,赵伟丽服务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在那里,她继续以爱国奋斗、科技报国精神为指引,把科技小院“DEED”逻辑思维带入现有工作中,并初见成效。“科技小院的那段青葱岁月让我受益终生。”赵伟丽说。

中国农大梨树科技小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徐新星感慨地说,中国农大师生用实际行动诠释“解民生之多艰”的精神,老师和同学们黝黑的皮肤和嘶哑的声音,土地无声的低语和农民嘴角的笑意都直击心灵,他们把爱国、奋斗精神都落在服务乡村振兴这块土壤上。“作为一名农大人,我们要不忘初心,以服务‘三农’、振兴中国农业为荣,作为一名农大人,我们要背朝天空,与农民同行,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为终。”徐新星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代代农大人扎根曲周,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赞歌。”中国农大曲周白寨科技小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张晓宁用自创诗句表达自己对曲周的依恋之情:最爱曲周行不足,风吹桐花泥土香。“作为农大人,我们要以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社会需要、时代需要为动力,将个人生命价值融入其中,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在学习上踏实奋进,实事求是,努力奋斗,用行动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与其他三位学生不同,2016年毕业的中国农大硕士研究生朱金籴上学期间,并未在科技小院实习过。她说,虽然没到过曲周,为那里的百姓亲身服务,但看到学校一代代师生扎根曲周服务三农的事迹,充满感动同时,更满怀敬佩。朱金籴在中国农大学成毕业后,到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工作。作为一名乡村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以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为依托,在中国农大的爱国敬业精神激励下,坚守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报效祖国。两年来,朱金籴通过参与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等工作,在兰考、通许等县区深挖实干,精确技术指导和服务,助推设施蜜瓜、西瓜产业形成和发展,带动当地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今后,我将继续用青春和汗水服务基层,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朱金籴说。

中国农大曲周试验站支部书记牛灵安是农大老毕业生,他从1990年参加由辛德惠院士、李维炯教授、郝晋珉教授主持的国家课题,对农大老师所处的艰苦环境、和蔼坚韧的为人、严谨的治学态度感触很深。在老一辈农大学长的关心和关爱下,牛灵安通过努力获得该校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调入曲周实验站,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到实验站,使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农大老师,更多地学习了他们的科研思想,自己也逐步成长为国家课题主持人、项目协调人。作为一名长年坚守一线学农人,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迎接实验站50周年站庆,为实现绿色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牛灵安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