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7日至31日,中国报业第三届融合创新大会、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理事会年会暨全国媒体看邯郸活动在我市举行,全国媒体业界专家、29个省(市、自治区)230多家报社的380多位精英汇聚邯郸,共谋构建报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近距离感受新时代全面建设富强邯郸、美丽邯郸的累累硕果。
会议结束后,参会全国各媒体纷纷对邯郸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行报道。
邯郸日报今日起开设“全国媒体看邯郸”专栏,陆续刊出各家媒体对邯郸的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伊犁新闻网讯(记者吴志坚)5月底,参加“全国媒体看邯郸”采风活动的总编、社长在一二九师司令部,在各个产业园区,在邯郸市街头巷尾,用相机记录美景,用纸笔记下感悟。他们看到的是邯郸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美丽富强邯郸的累累硕果。大家感叹着邯郸厚重的文化底蕴,感受着红色老区的精神洗礼,感悟着产业项目的蒸蒸日上,感念着美丽新城的文明之举。
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说,邯郸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我们为富强、美丽的邯郸点赞!为热情好客的邯郸人点赞!为邯郸人身上闪烁的“邯郸精神”点赞!
那么,被全国媒体人啧啧赞叹的“邯郸精神”是什么?为什么“邯郸精神”能够有如此大的能量和魅力?
邯郸日报社社长陈邢魁介绍说,“开放、进取、担当、包容”是邯郸精神的内涵。今天的邯郸继续发扬光大“邯郸精神”,正凭借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空间优势、人文优势,吸引人才,凝聚合力,构建大开放、大发展格局,为实现邯郸复兴之梦勠力前行。
“开放”是邯郸文化的深层基因,是“胡服骑射”精神的延续,是今天邯郸改革开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历史上的邯郸,由于地域与血缘的特殊性,形成了内地文化与边地文化、农业文化和畜牧文化、华夏文化与胡族文化的多元性文化结构,战国至西汉数百年的都市史又使得邯郸经济发达,市井繁华,四方来客,云集一城,成为歌舞娱乐之都。由此造就了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一种宽阔通达的胸怀,一种乐观洒脱的风度。
陕西榆林传媒中心刘小齐深有感触地说,邯郸是个开放的城市,邯郸的开放不仅是思想上的开放,更蕴含着创新思维、勇于求变求新、勇于追求卓越。邯郸的成语一条街、古玩市场让人感受到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现代时尚,街道鲜花伴行,城市开放程度高,文明创建亮眼。
“进取”是邯郸复兴崛起的坚实力量,是邯郸人民在历史长河积淀中形成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进取是邯郸固有的城市特质。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所倡导的“胡服骑射”,不仅是改革的标志,更是以进取作为改革的动力,正是有了这种进取精神,赵国才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一个可以与强秦抗衡的国家。
今天的邯郸,正是有了这种进取精神,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稳一保二守三”(在中原经济协作区13个城市中位居第一,在中原经济区位居第二,在河北省位居第三),夯实了邯郸市在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地位。
四川阿坝日报社的新媒体中心主任梁敏认为,邯郸人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出开拓进取意识,他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城市公园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而且在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从战国赵武灵王的富国强兵的宏图大业到今天为邯郸复兴奋起直追的邯郸人民,无不体现着古今邯郸人拼搏进取的鲜明个性,更是邯郸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浙江金华日报社副社长范卫东说。
“担当”是邯郸复兴崛起的核心灵魂,是一二九师精神的具体阐释,勇于担当一直都是邯郸人民的优良传统。担当的基本含义为承担并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表现出燕赵儿女讲诚信、重然诺、轻生死、知恩厚报、义酬知己的侠义精神以及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忠勇气概。这些侠义精神和忠勇气概是勇于担当的具体表现。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来看,勇于担当一直都是邯郸人的优良传统。
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毛遂自荐的故事就是在教育人们要敢于自告奋勇、担当重任,体现的就是勇于担当的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临危受命,挺进太行,在涉县工作战斗长达6年之久,同侵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9000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
武威日报社副总编辑冯硕安,通过实地观摩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对浴血战太行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在去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路上,我看到了将军大道两旁的大型浮雕。我觉得这种表现抗战时期一二九师与涉县人民军民齐心、积极抗战的形式,很震撼。”“一二九师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同时,也缔造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一二九师’精神。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精神风范的生动写照,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
“红色太行山名不虚传,邯郸真的是革命圣地、红色教育基地,驻足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有种身心受到洗礼的感觉,让我们充满了正能量,也让我对邯郸这片热土肃然起敬,对邯郸人民的担当精神肃然起敬。邯郸作为较大城市,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许多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成绩和成果无不体现着勇于担当的精神。”开封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蔡小俊说。
“包容”是邯郸复兴崛起的本质保证,是邯邢基地带来的核心力量,是邯郸人固有的气度和个性。包容的基本含义为宽容、容纳。
中国报业网副总裁胡钧华说:“包容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包容才能厚德载物,才能博采众长,才能开放通达。以马万水工程队为代表的邯邢基地的建设者们,留下的‘不讲报酬、只求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邯郸人,这种精神同样也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媒体人。”
现实的确是这样,邯邢基地建设在改变邯郸面貌、促进邯郸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在短时间内让邯郸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冲击。各种风俗在这里交融,各种观念在这里碰撞。东北人的豪爽大度、南方人的精明干练交汇于此,四川的麻辣烫与陕北的信天游同煮一锅,它们一古脑儿地被邯郸吸收接纳,发酵成新的邯郸人文精神。
云南玉溪日报社总编辑杨光对邯郸人的“包容”有独特的理解:包容是邯郸之始,是邯郸之根。文化上的包容,引导他们打造文化强市;经济上的包容,使邯郸走向繁荣;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使社会和谐共生;地区与地区的包容,使邯郸成为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把包容作为广大市民自觉的价值追求,不断吸纳和借鉴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包容中实现融合、实现创新,在包容中促进和谐、推动发展,这是邯郸的成功之道。
复兴之城,气象万千,追逐梦想,腾飞翱翔。
一个发展动能实现脱胎换骨、经济运行列车驶入“高铁”时代的现代化新邯郸已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致敬,也是邯郸城市发展、社会和谐、群众幸福的最美诠释。
邯郸,迎来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转自2019年6月7日伊犁新闻网)
推荐阅读
-
2021-03-09
-
2021-03-09
-
2021-03-08
-
2021-03-08
-
2021-03-08
-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