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探索“低成本、易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纪实

邱县探索“低成本、易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纪实
2019-03-22 16:37 邯郸新闻网 编辑:马丽英

平原小县创出全省样板——邱县探索“低成本、易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纪实

□通讯员刘洪涛霍飞飞本报记者谢国英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走进邱县,一户户庭院干净整洁,一个个村庄绿色美丽……

作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示范县,邱县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摆在全县面前有四大难题亟待解决:一是谁来干?二是资金从何来?三是成果如何持续?四是怎样才能让各村实现良性循环?

近几年,邱县紧紧贴合省、市要求,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易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成为全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板。

改造闲置宅院——干部带头干,群众乐参与

从群众角度出发,干部带头开展志愿服务。邱县制定了县领导包乡镇、县直各部门包村制度,党员干部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帮扶各村,形成了全省覆盖面最广、开展志愿活动时间最长的志愿服务机制。

在邱县,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本着“邱县籍干部职工回原籍创建,非邱县籍干部职工自愿结对”的原则,每名在岗人员要联系至少一处亲属或一处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宅院,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

在生活垃圾处理上,邱县自创了“塑料袋换生活用品”的新方法,鼓励群众自发收集废弃塑料袋,收集一定数量塑料袋后可以兑换鸡蛋、油盐、作业本等,减少了“白色生活垃圾”的治理顽疾。

在污水处理上,邱县130多个村由群众创造在村主街道两侧设置小边沟的方法,彻底杜绝了农村街道污水横流的现象。

提升建设内涵——花小钱,办大事

本着少花钱、多干事的原则,邱县变压力为动力,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基础上,用好财政资金杠杆,撬动社会资金投入。2018年,县级财政安排了8000多万元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发动群众筹资筹劳400万元,发动乡贤捐资捐物200万元,乡镇自筹资金3000万元等,全部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

为增强建设内涵,邱县对清理出来的闲散宅基、坑塘,采取“乡镇供苗、群众种植管护”的方式进行绿化、美化,形成了农村新景观。墙式立体花盆、创意节水点、废物打造喷泉……这些让游客叹为观止的创意景点均由当地群众利用清拆出来的旧砖、旧瓮、车轱辘等老物件,集思广益,共同设计而成,实现了“低成本、易推广、可复制”。

巩固创建成果——垃圾减量,完善设施

邱县从农村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垃圾、污水、粪污等难题入手,实现了“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

在农村垃圾减量化上,邱县探索了“废物有效利用、源头减少积存垃圾”的新模式:利用柴草、树叶、作物秸秆、厨余垃圾沤制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利用拆除破旧房屋、残垣断壁剩余的砖石、水泥块等,硬化小巷等。

克服资金难题,邱县投资1000多万元,推行“政府+专业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工程,满足全县垃圾处理需求。在全面完成农村改厕的基础上,推进全县5.1万余座厕所及96家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激活内生活力——典型引领,做大产业

邱县不断完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打造产业支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增强村庄的“造血功能”,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

坞头村是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典型案例。邱县作为全省唯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双试点县”,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对坞头村“空心村”高效治理,进行了整村迁建。如今,该村在新民居周围,积极发展文冠果种植,以河北润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户调结构、促增收。目前,全县已发展文冠果种植1万余亩,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文冠果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基地”,并成功申报“邱县文冠果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国家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兴村强县示范项目、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先导区。

在邱县像坞头村这样,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的村庄还有很多。邱城镇段寨村小红薯创出大产业,实现了小红薯、大效益,成功引进御薯食品项目,延伸甘薯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邱县红薯作为全省唯一参展农产品,成功进入首届进博会。

以人居环境整治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平台,邱县重点引进了马大姐食品、哆呋食品、集味轩食品等一批行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邱县,建成北方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种植大户和紧密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探索农业立体化、综合化、高效化种养模式。先后建设千亩荷塘、千亩油桃、光伏大棚等产业化基地36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60家、家庭农场758家,带动11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