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话养生

冬至节气话养生
2018-12-24 16:25 邯郸新闻网 编辑:马丽英

12月22日冬至,随着近期气温骤降,冬季如何正确健康养生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近日,记者采访了邯郸市中医院副院长、心肺科主任王红霞,带您一起了解冬季健康养生知识。

王红霞说,《黄帝内经》曾记载,“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去寒就温”等,说的是冬季养生,注重冬藏,讲究早睡晚起、注意保暖等。冬季3个月,草木凋零,自然万物生机闭藏,此季节也正是所谓“养脏”的好时机,所以古人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我们要利用这一季节好好养生。

一 四个冬季养生法则

王红霞为大家总结了四个冬季养生法则。

法则1、冬季养生好方法

我国很多地方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样的谚语。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此外,冬季各种坚果纷纷登场,平时多吃一点,对身体具有很好的补益养生作用。

法则2、冬季进补需对路

冬天里进补,一方面可以增加血液的循环,避免天冷时手脚冰冷,另一方面身体的免疫力也会提高,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尤其在冬季里,常会因一些小感冒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适时适当的进补,往往能够避免。但进补仍应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是一味的乱补。

冬季进补时,最好让肠胃有个适应过程。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品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法则3、冬季天冷也通风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法则4、冬季养生要注意时间

冬季养生不应太早起来活动,最好等待日光出来后,才从事活动,活动的时候让身体出些微汗为宜,这样既可达到避寒取暖的目的,也可保有愉快的心情,使精、气、神不涣散而得以内收,这样就是适应冬季养生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肾气。

冬季老人养生“暖”字当头

王红霞说,冬季气候寒冷,阴气旺盛,人体关注避寒保暖,对养生保健至关重要。老年人脏器生理功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更要重视各方面保暖,方能安度寒冬笑迎春天。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为了减少体热的散失,寒冬戴一顶合适的帽子很有必要,特别在外出时更需要。正如俗话所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否则,头部暴露受寒冷侵袭,血管收缩,神经痉挛,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鼻塞、胃肠病复发,甚至心脑血管疾病也常发生。

背部是人体防寒的重要屏障。中医称“背为阳,腹为阴”。背是督脉经和足太阳经循行的主干线。两经分布在背部的众多穴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关。如背部受凉,则风寒之邪从背部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而导致生病,或使病情加重、恶化和旧病急性发作。那些有鼻炎、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风湿病、肠胃炎、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冬季加穿贴身背心益处很大。

养生从儿童开始以养气为重

王红霞表示,中医养生要从儿童开始。孩子的养生和大人一样,“养气”为重。“气”须靠后天五谷的不断充实。因此,婴儿在4个月以后宜喂吃米糊等五谷淀粉类的食物,且慢慢加量,以米和玉米为首选,即我们常说的“粗养粗大”。

家长让孩子睡好的秘诀是“暖脚凉头”。中医认为小儿属于“纯阳之体”,体

质娇嫩柔弱,肌肉皮肤都很薄弱,和成人比较就特别容易“出汗”。小儿睡觉时都会微微出汗,如果一味地加以严密捂盖,就会让孩子的汗得不到挥发,身体常处于湿润状态中。因此,孩子上身的被子衣服不宜捂得太紧。反而,要特别注意孩子足部的保暖,因为这是保护好关节的关键。

四 冬季健身之中医提示

王红霞说,锻炼身体贵在坚持,很多朋友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坚持锻炼。在冬天运动要注意的事项:

(1)防止感冒

防止感冒根本措施是经常从事体育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御寒能力。冬季气温低,人体四肢活动较少,因此准备工作不能少。锻炼时,应该多带件衣服,出汗后应立即擦干,然后添加衣服保暖。另外“体欲小劳,且莫大疲”.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体育锻炼运动量过大,易造成过度疲劳,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易患感冒。

另外,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冬天运动要注意保暖,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神经病变,对寒冷刺激不敏感,这时全面保暖,可以避免冻伤和手脚缺血性病变加重。

(2)防止损伤

冬季,人体在寒冷的刺激下,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和血管收缩,因而使肌肉和韧带的弹性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另外,由于血管收缩,代谢缓慢,必然引起体温降低。体温降低之后,肌肉中的脂肪呈凝胶状,这就大大增加了肌肉的粘滞性,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剧烈的运动,常会引起肌肉、肌腱和韧带拉伤。因此,在从事剧烈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3)防止冻伤

冻伤一般发生在手、脚、耳和鼻尖等部位。预防冻伤应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一是冬练要持之以恒,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二是衣服鞋袜要合适,避免系得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保持干燥;三是在清晨或气温较低时锻炼,要戴好防寒用具,待运动至身体发热时再摘下来。

中医“冬病冬治”“冬病冬防”

冬季天气最为寒冷,人体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寒气更易侵袭人体,致使人体防御功能下降,诱发或加重反复感冒、咳嗽、哮喘、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

冬病冬治,是中医“天人相应”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整体,防治疾病时顺应天气和时节变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九寒天阳气收敛,经络也处于半休眠状态,此时进行穴位敷贴,可以及时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减少冬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加重,适宜阳虚、痰湿、虚寒体质的患者,此外还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人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为来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冬病冬治、冬病冬防还有许多方法,如中药、膏方、针法、艾灸法、推拿、筋疗、足浴(中药泡浴)熏蒸、食疗、运动(太极、八段锦等)。

本报记者 曹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