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的邯郸情缘

单田芳的邯郸情缘
2018-12-10 16:17 邯郸新闻网 编辑:马丽英

张志军

赵武灵王因锐意改革载入史册,《赵武灵王》广播评书因单田芳播讲传遍四方。近日在市图书馆,一眼看到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著的人物传记《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便捧在手上翻阅。书中写道:“就在这时候,邯郸电台又找到我,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和发扬邯郸文化,请我录制一套广播评书《赵武灵王》,为这件事我又再赴邯郸参观了名胜古迹,其实这个地方我过去来过数次,为了把书录好,加深印象,因此故地重游,不久这部长达九十集的广播评书也完成了,播出后效果良好。”读到这里,立马勾起我对单田芳与邯郸之间往事的有关记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单田芳,原名叫单传忠,后因拜师学评书,师傅是庆字辈的,他属田字辈徒弟,故改名田芳。单田芳与邯郸结缘于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同样吹进了辽宁鞍山,吹进到了他所在的鞍山市曲艺团,这时候的单田芳格外兴奋,有股子使不完的劲儿。因为他刚刚得到平反落实政策,回到离开十几年的曲艺团,用他的话讲叫“人要走了运,连城墙都挡不住,话说得一点儿都不假。落实政策后,一顺百顺,两世为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要把十多年耽误的艺术青春补回来。这时,团里正寻谋着改革走向市场,团长看他浑身是劲儿,又是老人,就让他当书曲队长,拉起队伍快开张。就在这时,各地广播电台也在思量节目改革,邯郸市广播站也想增加广播评书节目,但哪有节目源呀?想到了东北说评书的多,那里的电台应该有。于是站里派负责节目业务的韩一山独自“闯关东”,到鞍山电台求助。韩一山是冲着刘兰芳录制的《杨家将》去的,正赶上单田芳也在台里录长书,递个烟唠个话,一来二去两人结识了。

单田芳出身说书世家,几岁时就跟着父母串茶社说书谋生,耳濡目染,熏得他也能来上几段。中学时期,父亲因故进了监狱,母亲与父亲离了婚。他不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坐了两天的火车找到正在齐齐哈尔演出的母亲。母亲向他说了实情,特意嘱咐他以后担起家里的生活担子。大学时因有病很长时间在家养病,加上家境贫寒,让他犯了难。单田芳在传记中写道:“正在这时候,我那位李叔李庆海到家来看我,看到我家四壁凋零的样子非常伤感,现在在我的眼中他就像我父亲那样亲,我向他诉说了我心中的苦恼,李叔也伤心地掉下眼泪。我首先提到最大的苦恼是学习问题,如何才能把这五年的学习坚持下去?家里怎么办?李叔语重心长地说,‘传忠啊,你还记得吗?我说过我非常喜欢你,如果你愿意说书,我愿意收你做我的徒弟,把我身上的本事全传授给你。’这话我不止一次听他说过,过去全都不以为然,我总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念了这么多年书,怎么可能放弃了去说书呢?但这次我的确动心了。”李庆海走后,单田芳“通宵未眠,思考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心中的天平一下倾斜了,于是决定放弃学业从事本行”。

说到了上电台录评书,1979年8月的一天,团里苏书记找到单田芳,要推荐他到电台说书。单田芳心想,我向往电台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早就有那种渴望,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当然愿意了。他第一次走进鞍山电台录音室大门,开始试录几段《隋唐演义》。《隋唐演义》是单田芳的看家底活儿,用他的话讲“我说了不止数次,比数一二三四五还要熟悉,再经过我连日来的努力,几乎是精品,因此我一口气录了三段书”。经主任、台长几道审听,不仅说不错,而且听众也满意。这部书从三十讲延长到六十讲,又从六十讲延长到一百讲,从一百讲又延长到一百八十讲,终于录到二百四十讲才结束。结束前,电台李主任对他说,“老单啊,你录的这套《隋唐演义》算走红了,很多电台都转播了,效果相当好,有的电台打来电话要这套书,看来你还得接着录。”就是这部《隋唐演义》,让单田芳亲近了邯郸。1980年,邯郸市广播站又派韩一山再次北上鞍山,购买这部刚出锅热气腾腾的《隋唐演义》。单田芳一见韩一山,这不是熟识的朋友吗?有缘啊,又千里跑来要我说的书,邯郸人的这份情我记下来。既然是朋友了,就不客气了。1984年单田芳因为团里演出找活儿,来邯郸找到韩一山,当时韩已是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也不含糊,立马给七八个县区打电话联系演出的事。一听说单田芳要来,邯郸的大人小孩那叫一个企盼呀,天天在大街上的大喇叭下、围在收音机旁,听他播讲的《隋唐演义》《三侠五义》《大明英烈》等评书,早想到现场一睹为快。在邯演出大获成功,单田芳真切地感受到邯郸人的热情和实在,发自内心的感谢,离别时握着韩一山的手说,兄弟,我就是个说书的,邯郸有用着我的时候,我全力以赴。1999年,单田芳鼓捣着拍电视剧,要选外境拍摄地,想到了邯郸,带人又来了,但转了几个地方,没有太合适的。不管怎么说,心里老想着给邯郸办点事。

转眼到了2006年。邯郸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加快,外树形象的意识在增强,怎么把邯郸古老的历史文化传播出去?这时本市作者刘璞、庄秋翁婿俩写了一部历史长篇小说,名叫《赵武灵王》,找到市广电局意欲合作拍剧,我一听,录成广播评书多好啊,局长、电台班子都同意这个想法。我想,要一炮打响、做大影响,得找评书名家录制,于是想到了单田芳。我们电台一行专程跑到北京,在单田芳艺术传播公司见到了他,一听来意,他拍手称好。这就接上了本文开头《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书中那一段。这时的单田芳已七十有二,但老当益壮。为了与邯郸台合作成功,把《赵武灵王》录制成精品,献给邯郸人民,他带上儿子、儿媳重登丛台、漫步赵苑,身临其境,感受赵武灵王当年胡服骑射的勇气、军事操演的士气,从中汲取创作灵气。返京后他集中精力,酝酿感情,不顾体虚,一气呵成,终于完成九十讲鸿篇长书的录制。经过后期制作,到2007年4月终于可以播出了。单田芳再次来到邯郸,16日在邯郸人民广播电台举行的首播仪式上,他兴高采烈,登台为现场观众播讲《赵武灵王》片段,博得阵阵掌声。他激动地说:“录制《赵武灵王》让我更了解邯郸历史的厚重,也衷心祝愿邯郸明天更辉煌!”从此,邯郸三千年的历史积淀,加上邯郸现代文明的生动实践,通过邯郸电台、通过全国各地电台传播开来,家喻户晓。长篇历史评书《赵武灵王》作为河北文化产品,在深圳文博会上展示。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现在艺术大师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单田芳评书”和他与邯郸的情缘却永远挥之不去。

相关阅读